放大圖片
■6月30日15時04分,從張家口北站發出的最後一趟列車(6087次)駛出車站。這個車站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新華社
京張首條自主修建 中國鐵路「活化石」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報道,6月30日下午15時04分,天空飄着細雨,張家口站(俗稱張家口北站)的助理值班員馬智明使勁地揮動着手中的綠旗,6087次列車緩緩駛出張家口站。晚上近21時,隨着由北京開出的綠皮車4415號的徐徐駛入,百年老站京張鐵路終點站--張家口站終於結束了它的歷史行程。已有105年歷史的張家口北站昨日取消乘客上下車業務,只保留售票業務,意味着這個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滄桑的「活化石」正式「退居二線」。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1905年開工,1909年建成通車。張家口北站是京張鐵路的終點站,百餘年來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史,並成為張家口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詹天佑題寫「張家口車站」
車站老站台雖然陳舊但功能完好,行李房和候車廳牆外裝飾花紋依然清晰,詹天佑題寫的「張家口車站」五個大字敦厚凝重,幾節綠皮火車靜靜地趴在鐵軌上,被磨得發亮的鐵軌蜿蜒至遠方,似乎在訴說着百年歷史。
「京張鐵路對中國鐵路網尤其是西北鐵路網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京綏、京包鐵路。北站作為京張鐵路的終點站,不僅是一個車站,更是一座豐碑,代表着中國人民的堅強精神和愛國情懷。」張家口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劉旭東說。
今年63歲的劉旭東是北京鐵路局張家口鐵路車務段退休職工,他父親自1952年開始在京張鐵路工作,一幹就是34年。劉旭東的兒子如今也在京張鐵路線上工作,一家三代見證了京張鐵路沿線60餘年的歷史。
劉旭東表示,張家口車站之所以「退休」,原因有兩點:一是它是「死胡同」,列車行至此處就是終點,在現有鐵路網的佈局上已經對其他幹道列車運行造成了干擾;二是車站設計已無法滿足現實運輸需求,車站線路有效長度無法承載現代化列車編組的進出。
不會拆除 市民盼列作文物
張家口車務段工作人員表示,為方便市民出行,張家口站將繼續保留售票業務。與此同時,停運後的火車站將不會被拆除,還將繼續為部分車輛提供停靠、上水、檢修、清洗服務。大多數市民表示,熱盼張家口站能夠作為建築文物予以保存。
「張家口北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鐵路見證者,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將它保護起來,改造成博物館或展覽館,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勉勵我們創造出更快的『中國速度』。」市民楊宏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