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12年,孫中山視察張家口時,在張家口火車站合影。網上圖片
京張鐵路工程最難在第二段工程,而難中之難是隧道開挖。第二段工程地勢險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艱險的是關溝段,需要開鑿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座隧道,總長1,645米。1905年,詹天佑曾在呈奏清政府的《修造京張全路辦法》中指出:該段「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
為了加快翻越八達嶺,詹天佑率領工程技術人員在青龍橋一帶反覆選測比較線路,以減少隧道長度。經多次研究,他匠心獨運,借鑒美國早期修鐵路經驗,決定將線路引進青龍橋東溝設站,並在此折返通過八達嶺,把鐵路鋪成「人」字形(也稱「之」字形)折返線,用兩個火車頭將列車前拉後推,把線路坡度提高到33%,從而提高了線路與隧道的高度,使八達嶺隧道長度縮短近一半,從最初設計1,800米縮短到1,091米。這樣,形成用「人」字形線路越過八達嶺。
詹天佑後來說,「人」字形路線總不如螺形環山路線優越,當時採用「人」字形線路是萬不得已的,是在修路費用以及工期等條件限制下所採用的理想方案。這充分反映詹天佑為縮短工期,堅持從實際出發,勇於創新的大無畏精神。
採用「人」字形線路,雖然使八達嶺隧道長度縮短了近一半,但開鑿1,091米長的隧道,在國內沒有掘進機械、全靠手工開挖的條件下,依然十分艱難。當時國內修成的鐵路隧道,最長的也只有300多米。 ■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