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港鐵新鐵路工程全數延誤,其中沙中線除受考古工作影響外,部分工程項目進度亦較預期落後。按現時情況,路政署估計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最少有約11個月的累積滯後。而紅磡至金鐘段的車站和隧道工程雖仍在招標階段,不過工程要按2020年底完工存在一定的風險。政府會因應工程的最新情況,適時檢討時間表。
正在建造的沙中線分為大圍至紅磡段和紅磡至金鐘段,兩段路線原訂分別於2018年12月及2020年12月作為通車目標。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除了土瓜灣站考古工作影響工程進度,其他地點的工程項目亦有出現滯後,包括顯徑至馬仔坑隧道的前期挖掘工程和鑽石山站擴建部分的垂直隔牆工程,分別因土質狀況未如理想及遇到泥石夾雜的地層,進度較預期稍為落後。
港鐵陸續增機械人手追進度
而完善慈雲山與沙中線鑽石山站的行人接駁改善工程,亦因出現預期以外的複雜地質狀況及密集的公用事業地底管線,部分工程進度未如理想。而港鐵在馬頭圍站的垂直隔牆工程的進度較預期滯後約5個月,港鐵正陸續增加機械和人手,並調整了部分在馬頭圍道的工序,盡力追回進度。
至於受到社會關注的土瓜灣站考古工作,政府稱截至上月底已對隧道鑽挖機豎井的建造工程帶來約6個月的累積滯後,加上接着須進行更改有關豎井支撐架的設計、建造 T1區的保護牆和調整施工工序等工作,將會帶來額外最少5個月的滯後,令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鑽挖的工程帶來合共最少11個月的影響。而港鐵亦需待有保育方案及措施,才可確定對沙中線工程的最終影響。政府又預告,如有關考古發現所引致工程費用的增加,超過應急費用時,政府便需要向立法會尋求增加撥款以繼續推展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