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肇麟認為,能夠活着就是一個恩賜。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在逆境下要自強並不容易,更何況是要戰勝病魔勇往直前,不過,應屆文憑試考生梁肇麟都咬緊牙關一一克服。今年23歲的肇麟原是體健力強的陽光男孩,中五那年他突然全身不能動彈,後被確診患上脊椎瘤,做手術也不能根治,下半身失去大部分知覺,至今要用輪椅代步。但這位陽光男孩認為「能夠活着就是一個恩賜」,3年前出院後他堅持重新上學由中四讀起,後在機遇下加入香港輪椅劍擊隊,去年更於IWAS輪椅劍擊世界錦標賽奪得團體佩劍銀牌,為港爭光。放榜在即,他勉勵一眾考生:「天無絕人之路。」
就讀屯門天主教中學的肇麟,5年前剛升中五準備會考,卻突然全身不能動彈,入院檢查後報告顯示脊椎有一陰影,因而大受打擊頓時驚慌落淚,「當時以為是癌症,真的好驚」。及後經反覆檢查,始發現是脊椎血管瘤,影響下身活動能力。惟經過兩次手術仍不能完全根治,肇麟的右腳雖有知覺,出入仍要輪椅代步,隨後他要轉到復康醫院物理治療。
噩耗突如其來 感受父母關懷
對於突如其來的噩耗,肇麟笑說:「幸好不是癌症,能夠活着是一個恩賜。雖然失去雙腳,但我仍有一對手,權衡輕重,靠雙手可以做的事更多。」這場經歷有失亦有得,令他更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爸媽在我住院期間,每天風雨不改前來送飯、幫我拉鬆腳筋,令我好感動。」
在2011年出院後,肇麟返母校由新高中中四重新讀起。而在職業治療師介紹下,他認識了有類似經歷的香港輪椅劍擊隊成員,萌生對劍擊的興趣,遂加入輪椅劍擊隊,其不屈不撓的精神也讓他於两年前獲青協頒發「黃寬洋青少年進修獎勵計劃」獎學金,以示嘉許。
兼顧劍擊學業 睡眠僅6小時
肇麟每周練劍4天,放學後匆匆趕到體育學院訓練,來回車程近3小時,歸家已近凌晨,每天睡眠時間僅餘5個至6個小時。雖然生活很忙碌,但劍擊與學業,他堅持兩者兼得,故經常爭取時間趕功課、溫習,「只是辛苦少少,但無想過放棄」。
這個患病經歷,令肇麟對物理治療師產生濃厚興趣,希望日後循此發展。他強調會以平常心面對放榜,又勉勵一眾考生,「只要活着,無論成績如何,總會有其他路可以走,讀書不成並不代表會被社會『判死刑』,俗語說 『天無絕人之路』!」這位90後陽光男孩,說到這老生常談的6個字,字字鏗鏘,感受尤其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