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巴西前總統 盧拉
美國在冷戰時期為了對抗共產主義,拉攏拉丁美洲反共的軍事統治者,又極力在拉美推動自由市場政策。冷戰結束20多年後的今天,拉美政治軸心不僅明顯向左傾,部分中間偏左政府更向中間派移動,令右派愈來愈難立足,近乎絕跡拉美。正當美國把外交焦點放在亞洲和中東,拉美這個「美國後院」正經歷地緣政治重新定向。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鍾洲、陳國麟
拉美社會不平等情況嚴重,民眾對增加社會開支、財富重新分配等政策特別受落,促使左翼陣營頻頻勝選。對於保守派節節敗退,華盛頓傳統基金會拉美問題專家昆塔納指出,拉美很多人三餐溫飽成問題,自然難對自由市場、體制改革的概念產生共鳴;右翼以往可主打親商界、重視法治的立場,亦因近年中左翼向中間派傾斜,更壓縮右翼生存空間。
查韋斯派強硬 盧拉派撐私企
拉美左翼陣營內部並非完全一致,特別在對美國及政商關係上存在分歧,大致上分成兩派。其中一方以委內瑞拉已故總統查韋斯為代表,主張政府集權,並抗衡美國,目前此陣營包括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尼加拉瓜等,而這三國去年均稱願為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提供庇護。另一方則以前巴西總統盧拉為代表,他主張增加用於窮人的社會開支,但同時支持私人企業及環球資本。
分析認為,拉美實際分歧並不在左與右,而是自由市場與保護主義之爭。阿根廷、委內瑞拉及巴西致力保護本地產業,並不惜大舉介入經濟;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均支持由美國倡議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
拉共體成焦點 料取代美洲國家組織
不過若從整體地緣政治方針看,拉美重新定向已是毋庸置疑的現象。拉美與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年初在古巴舉行峰會,共有33名領導人及高級官員赴會,美國和加拿大並未獲邀。CELAC被視作用於取代華府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OAS),因此它在非OAS成員的共產國家古巴舉行峰會,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拉美國家與中國貿易發展蓬勃,加上巴西冒起成為南美洲經濟及地緣政治強國,增加了拉美的活動空間和話語權,而它的地緣政治和外交政策改變,同時導致美國在全球影響力倒退,反映拉美政治轉向帶來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