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 杜勁松博士
香港證監會從1999年起,每年都發佈基金管理活動調查報告。根據最新統計,香港基金管理業已從2004年的17,039人(174家機構),增加至2013年的31,834人。至今年3月,持牌機構(即第9類受規管活動)合計967家,已遠超越其它類型持牌機構。
行政人員佔比升至8.2%
進一步分析相關數據,在全體基金管理從業人員中,從事銷售與市場推廣的人員佔比從2004年的八成二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七成一。同期,從事研究與分析的人員佔比從百分之一點七逐年提升至百分之三點九,從事交易執行的人員佔比從百分之一點五逐年提升至百分之二點九,從事基金行政的人員佔比也從百分之六點二上升到百分之八點二。
研究分析、交易執行是直接創造基金價值的崗位,也是保持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競爭力和差異性的關鍵崗位。因此這類崗位人員配置的變化,實質也是激烈行業競爭的結果。從事銷售與市場推廣的人員佔比逐年下降,則是雙重因素導致的結果。
資源更多投向創造價值
一方面,基金管理公司的規模呈現小型化特點,2004年每家機構平均人數接近100人,而2013年平均人數下降至不足33人,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基金管理行業把資源更多投向直接創造價值的崗位。另一方面,其它金融機構(例如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為努力拓展其中間業務收入,加大了對基金產品的推廣營銷工作,客觀上也為基金管理公司優化資源配置創造了條件。
中資借力RQFII立足香港
建設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給與香港的戰略定位。過去一段時間,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香港資產管理行業帶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部分中資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因借力RQFII而成功在香港立足。展望未來,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將進一步加劇香港基金管理業的市場競爭。資產管理行業的利益攸關方(包括監管當局、市場參與者等)需要秉持開放、創新的理念,借力互聯網金融平台,從而讓中國內地現有4,700萬基金投資賬戶、1億3千萬股票賬戶為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的「中國故事」譜寫嶄新篇章、增添精彩內容!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