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我進入大學時,讀的是被稱為「和尚學院」的工學院。
為甚麼叫「和尚學院」呢?是當年女學生進大學的沒有今天的多,比例較小。況且女性進大學的,大都讀文法科或者師範學院,較少讀理工科的。就是農學院、醫學院的女生,也較理工科的為多。有志讀理科的,又多去理學院而不來工學院,所以全所大學中,以工學院的女生最少。
我們的工學院,有五個系,計為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和建築工程系。較多女生的,是建築工程系。我們化工系,同一級的只有三位女生。
因為男多女少,大學裡要談戀愛,也沒有對象。那是不是可以到其他院系去結識女朋友呢?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整個中山大學的校舍分得很散。校本部在粵北坪石,醫學院卻在樂昌縣,農學院又是在湖南境內的栗源堡。那時候交通不便,全靠兩條腿走路。每有假日,要去當年讀農學院的大哥那裡,來回便要走七八個鐘頭的路。
就是工學院也分兩片,隔一條北江。機械工程和電機工程在河的另一邊三星坪,其他三系在新村。
為甚麼唸到大學還沒有談戀愛呢?現在的中學生,許多已經人細鬼大,拍拖的不少;高中學生,恐怕有一半已經有初戀的。但在戰時的我們這一個學系,就我所知,談戀愛的極少。就是同系的三位學姐,也不見得她們與同系或他系的同學戀愛。至於有無魚雁傳情,那就不知道了。
我在班裡是年紀最小的,也比較害羞。不僅沒有談戀愛的勇氣,也沒有暗戀的對象。不是沒有情竇初開,只是身處「和尚學院」,只有寄情於看巴金的《家》、《春》、《秋》等言情小說了。
回首當年,人較單純,也不會胡思亂想,只是一心讀書。既讀本行課本和參考書,做好有關實驗,同時在課餘也讀了不少文學書籍。這是我來港到中學教書時,既能教數理化,又能教文史等課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