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近期本港樓市再度熾熱,業界關注政府是否會「加辣」調控。據政府昨日發表的《2014年半年經濟報告》披露:住宅物業價格在第二季上升3%,6月的整體樓價較1997年的高峰超出44%。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昨日承認,這反映樓市泡沫風險回升,政府對此已有留意,或在適當時候推出更多措施減少泡沫。
次季樓市回復熾熱
政府《報告》指,住宅物業市場在過去一年多明顯冷卻後,在今年第二季有回復熾熱[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住宅物業買賣合約總數在第二季較上一季急升48%,二手交投較上一季飆升76%,一手市場的交投則微跌7%。同時,買賣合約總值躍升38%至949億元。今年上半年合計,買賣合約總數較2013年下半年增加17%,至26,799份,總值則上升14%,至1,638億元。
二手市場的整體住宅售價在今年3月至6月期間亦上升3%。各類型單位的售價普遍錄得升幅,中小型單位和大型單位的售價分別上升3%和2%。與2013年12月相比,今年6月的整體住宅售價累計上升2%。整體住宅租金在3月至6月期間微升1%,全數抵銷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期間的跌幅。
續推土地改善供需
陳李藹倫表示,若美國經濟繼續向好,美聯儲在今年10月停止買債後,下一步將會加息。雖然離真正的加息日期可能還有一段時間,但市場預期或會提早發生變化,市民對此應有風險意識。
有傳媒質疑樓市調控「辣招」失效,陳李藹倫對此回應稱,政府自去年2月推出「雙倍印花稅」後,樓價的升勢已減慢很多,平均每月增幅較推出「雙辣招」之前明顯放緩,顯示政府的調控措施有成效。她又稱,政府已經在增加供應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會繼續增加土地和住宅供應,相信目前供不應求的狀況在未來數年會逐漸改善。
《報告》並指出,在投機活動方面,短期轉售(包括確認人交易及24個月內轉售)的成交宗數在今年第二季維持在低水平,平均每月有86宗,佔總成交1.4%,遠低於2010年1月至11月期間的平均每月2,661宗或20.0%,反映「買家印花稅」的影響作用。至於以非本地個人及非本地公司名義購買物業的個案平均每月有99宗,佔總成交1.6%,遠低於2012年1月至10月期間的平均每月365宗或4.5%。
對於香港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住宅物業市場卻於今年第二季交投熾熱,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兩者並不存在矛盾,因本港的住宅樓宇需求一直存在,惟早前受港府辣招遏止,如今辣招放寬亦未見樓價有下調趨勢,有購買力人士便趁機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