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雷鳴達學習漢語已7年,兩次參加「漢語橋」比賽。 李青霞 攝
今年在湖南參加第十三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中有一位俄羅斯選手雷鳴達,他是歐洲組的冠軍,三年前也在該賽事中獲取季軍。他學習中文已經7年,2次到中國留學,中國漢字、中國文化已深植在他的血脈中。他甚至在莫斯科家裡過中國春節,貼春聯、福字,教家人包餃子、做年夜飯,還會一起看春晚。對雷鳴達來說,漢語不僅只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青霞 湖南報道
烈日炙烤下的湖南長沙,地面溫度達40多攝氏度,參加第十三屆「漢語橋」大學生中文比賽的30強選手正在中南大學拍攝宣傳片。他們三五成群地圍站在體育館,背台詞、練歌、排舞,熱鬧而辛苦。
雷鳴達個頭高大、棕髮碧眼、高挺鼻樑,戴着一副無框眼鏡,說話時稍顯羞澀,但眼神真摯。他1991年於俄羅斯莫斯科出生,從沒想到會和漢語、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漢語博大精深夠挑戰
雷鳴達說:「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博大精深的中文一直讓我感到挑戰。2007年10月,我的中文老師耶列娜.博戈莫羅娃,給我上了人生中第一堂漢語課,我的人生也隨着這堂課發生改變。」
2011年他就參加了第十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並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績。「我對這個成績挺滿意的,我也因此獲得了在中國留學的機會。」
他選擇在天津師範大學留學,讀自己鍾愛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當時班級60名學生中,只有我一個外國人。」
聽不懂老師說幽默
「完全的漢語授課,剛開始讓我有些吃力。老師開玩笑的內容是與中國國情、流行歌曲相關的,當大家哈哈大笑時,我就特別尷尬,因為我不知道大家在笑什麼。」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學習,雷鳴達也懂得了中式幽默,去年順利拿獲畢業證書。
今年再次參加「漢語橋」比賽,雷鳴達說:「因為漢語橋是全世界學習漢語大學生交流的平台。我想通過這個平台認識更多熱愛中國、熱愛漢語的人,而且在比賽過程中還可以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經過一個多月的共同學習、生活、比賽,雷鳴達和許多國家的選手成為了好朋友,還親身體驗到了中國絲綢路之古韻,瓷器之精美,黑茶之香醇。
盼與華女友結婚
雷鳴達聊起他和中國女朋友的故事。「我和女朋友是在學習德語的課堂上認識的,雖然她是中國女孩,但我從來沒把她當作外國人。」雷鳴達不喜歡差異這個詞,他覺得只是習慣不同而已,即使是俄羅斯人和歐洲人也有很多習慣不同。「這是可以接受的。」
「比如,在中國睡覺就要睡床,不睡沙發,可能覺得睡沙發是一件丟臉的事,但我們在莫斯科就是睡沙發。去年,女朋友到我家,我讓她睡沙發,剛開始她覺得很奇怪,但我和她解釋後,她很快就接受了。」
雷鳴達說,他也去過女朋友家,見過她的爸爸媽媽。「她父親可能不太能接受這件事情,總說,『小雷什麼都好,可惜是個外國人』。」 雷鳴達對此顯得很無奈。
「我很希望能和女朋友結婚成家,未來能把中俄文化結合起來,這兩者本身並不衝突,它會給我們帶來快樂,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雷鳴達的話聲夾雜着對未來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