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兒子佳佳的健康是陳曦家人最大的心願,一家人生活得樂也融融。 本報河南傳真
除了神仙,原來世間也有一種人「不食人間煙火」,他們就是「苯丙酮尿症(簡稱PKU)」患者,一輩子都不吃普通民間食物,僅靠特殊食品續命,還需一個用愛照顧他們成長的家庭。陳曦是一名PKU患兒的媽媽,從不認識、不接受苯丙酮尿症,到接受並成為河南PKU家庭聯誼會創辦人的心路歷程,一家人省吃儉用,花上近半收入購買昂貴的特殊食品給孩子,若在供食方面稍有不慎,孩子即會變成智障,需如神仙般被奉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駱佳,實習記者 李維、李璇曄 河南報道
作為河南PKU家庭聯誼會的創辦者,陳曦每天打開QQ,便收到很多向她諮詢苯丙酮尿症的信息。每當有父母向她詢問PKU孩子是否有希望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時,陳曦都會建議他們來自己家裡看看,因為自己的兒子佳佳也是一名PKU患者。
今年12歲的佳佳到9月份就要上小學6年級了。現在,佳佳除了需要食用特殊食品外,其他方面和正常孩子沒有區別。然而並非所有的PKU患兒都像佳佳一樣幸運,「不少孩子因為發現得晚,或不當治療而造成智障,更有的已離開人世。」陳曦說,「很多家庭因為PKU患兒治療而變得支離破碎,有的父母因種種原因而選擇了放棄。」
一次偶然確診PKU兒
佳佳在2002年降生。在醫院,陳曦看到一張關於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宣傳單,苯丙酮尿症第一次躍入她的眼簾。「當時我還和老公說,這個病的名稱怎麼這麼奇怪啊。」陳曦說,她和老公心想檢查不是壞事,況且收費也不高。
然而,就是這次「隨意」的篩查,卻將剛出生不久的佳佳打入患有苯丙酮尿症之列,從此陳曦所憧憬的美好生活發生了改變。
「回到家天天掉眼淚,誰勸也不行。看到兒子時,就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孩子,怎麼生出來會有這種病。」每當同事聊到孩子,陳曦都會主動迴避。她不想聊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被別人說三道四。去醫院買特殊食品,陳曦也總是拿了就走,她不願在醫院停留太久,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苯丙酮尿症。
一時間,抱怨、悲傷、命運的不公充斥着陳曦大腦,她整整兩年活在陰霾中。
恍然醒悟顯母愛
2004年的一天,電視報道一個母親因為不堪忍受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症,離家出走,剩下孩子和丈夫兩人相依為命。這則新聞如一記猛掌將陳曦擊醒,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並不比那位母親好多少,也沒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兒子。
從那以後,陳曦開始慢慢從自我封閉中走出。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肉、蛋、米、麵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要想維持生命,必須食用特製食品。陳曦說:「那時我倆收入加起來不到2000元,佳佳一個月要吃7桶特製奶粉,每月大約花費800多塊錢,加上600多塊錢的房貸;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家裡4個大人的生活費每月只有200多塊錢。」
曾有人給陳曦建議趁孩子小送福利院。但陳曦的丈夫說,「全家就是去乞討,也要把孩子養下去。」
創辦聯誼會爭醫保
就在那年,陳曦創辦了河南PKU家庭聯誼會。「那時候新生兒篩查這個病的還比較少,幾乎沒人知道這個病,也沒有相關醫療政策幫助這些PKU患兒家庭。」陳曦說,她曾多次給河南省政府寫信,呼籲政府關注他們這些家庭。
「現在,政府出台了關愛這些孩子的相應政策。」2013年9月,河南省將苯丙酮尿症等15種兒童常見大病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範圍,患苯丙酮尿症困難兒童報銷比例可達到限額內實際醫療費用的95%。
如今,陳曦每年都會組織一次聯誼會。「讓更多的PKU家庭在一起交流,將正能量傳遞給每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