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公務員專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部門解碼:4個月諮詢 港首批「非遺」480項


為履行《公約》第十二條的規定,港府於2008年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以制定一份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非物質文化遺產)鄒興華表示,當局委託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於2009年至2013年期間,以人類學方法進行約800項普查,最終選定477個資料比較充足,且在社區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經過4個月公眾諮詢,於今年6月公布首批480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加以保護。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2006年4月生效後,港府同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內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組」,以執行《公約》要求的具體工作。鄒興華指出,連同廣東粵劇在內,現時中國共有30項文化活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內,包括昆曲、古琴、蒙古族長調民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等。

涼茶太平清醮等上榜

除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外,每個公約國亦各自制定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單是中國便已有逾1,300項。香港的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遊涌、大坑舞火龍及潮州人的盂蘭勝會,都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鄒興華強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過程十分嚴格,因為不少項目都沒有文字記載,事前必須做好調查工作,「例如長洲每年一度的太平清醮,舉行期間的數天,要派人入住長洲,並作詳細記錄。」成功列入名錄的項目可提高知名度,把文化傳承下去。

舞火龍獲馬會灣仔區會資助

他以大坑舞火龍為例,指出客家人舞火龍活動已有數百年歷史,現時的傳承團體往往要動用數百人舞動3天,需要不少人力物力,「自從(大坑舞火龍)列入國家級名錄後,馬會及灣仔區議會都有經費資助。」

鄒興華指出,多年傳承的文化,不論宗教背景及迷信與否,「咁多年都係咁做」,希望大眾認識文化背後的意義。他說:「一提到太平清醮,大家可能只知道搶包山及飄色巡遊,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後多項祭祀儀式及意義﹖例如放生、走午朝等。」他表示,中文大學歷史系正進行太平清醮意義的研究,希望結果盡快可發表。■記者 聶曉輝

相關新聞
焦點訪談:粵劇保育靠教育 中小學開班傳承 (2014-08-25) (圖)
喜有此職:歷任考古要職 讀藝術不用「乞米」 (2014-08-25) (圖)
部門解碼:4個月諮詢 港首批「非遺」480項 (2014-08-25)
蘇錦樑訪稻苗學院了解課程 (2014-08-25) (圖)
鄧國威視察勞處 與不同職系交流 (2014-08-25) (圖)
公告欄:食水沖廁水優化 惠逾百萬戶 (2014-08-25) (圖)
公告欄:勞處周三講座 教防下肢勞損 (2014-08-25)
焦點訪談:入境處退休潮高峰 工會倡補新血延退休 (2014-08-11) (圖)
公僕通識:禁毒基金撥款 遏吸毒隱蔽化優先 (2014-08-11)
通用Wi-Fi啟動 免登記用30分鐘 (2014-08-11)
喜有此職:港青韶關梅州義教 財爺頒證書表揚 (2014-08-11) (圖)
公告欄:「粵劇服飾」郵票下周四推出 (2014-08-11) (圖)
公告欄:天文台10月辦「天氣觀測」課程 (2014-08-11)
公告欄:英烏克麗麗樂隊10月來港演出 (2014-08-11) (圖)
焦點訪談:機署工作忙不停盼延退休齡留老手 (2014-08-04) (圖)
喜有此職:修車如行醫 難忘死豬旁鑽車底 (2014-08-04)
香港台中交流旅遊中醫藥經驗 (2014-08-04) (圖)
鍾景輝下月演讀《推銷員之死》 (2014-08-04) (圖)
公告欄:政府下月聘200公僕 包括AO (2014-08-04)
住戶開支調查助重訂消費物價指數 (2014-08-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公務員專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