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聰 北京報道)對於國家衛生計生委、商務部宣布7省市可試點外資獨資醫院,社科院研究員余暉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鼓勵外資進入內地市場,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內地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但他同時指出,有關公布並沒有解決目前獨資醫院不被醫保覆蓋這一關鍵問題,「這意味着外資獨資醫院想要在內地醫療市場上站住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余暉表示,允許試點設立外資獨資醫院意味着內地醫療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讓民眾有了更多的選擇,「它可帶來國外成熟的醫療行業運作理念與經驗,使內地醫療服務業迅速與國際接軌,從而進一步推動內地醫改的進程。」
談到獨資醫院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余暉指出,一般來講,出於對民眾負責,內地的醫療衛生部門對於外商投資的醫院的管理將更為嚴格,可能導致外商投資者因為自己本地市場環境下的管理不一樣而產生不適應。他還指出,內地醫療監管部門是否承認外資機構中,境外的行醫者的行醫資質,也是外資醫療機構面臨的一大挑戰。
「目前在內地開設的外資醫療機構大都是中外合資,而純粹獨資的醫院發展並不順利。」余暉指出,目前外資獨資醫院只能註冊為營利性醫院,難以進入內地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也無法享受國家財政補貼和賦稅減免。「大家進入醫療行業,就是奔着越來越大的『醫保蛋糕』來的,如果沒有明確規定平等對待這些醫療機構的話,許多想選擇外資醫療的普通民眾就會被擋在外資醫院的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