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跨境童家長要爭取於鄰近邊境的北區、屯門、大埔等地區入學,在港租樓與置業是其中的辦法。圖為跨境童上學情況。 資料圖片
內地家長北區查詢樓價大減 坦言「赴港讀書沒想像那麽好」
跨境學童近年「攻陷」北區,不少擬安排子女來港升小一的跨境童家長均費盡心思,希望讓孩子躋身北區學校。不過,自今年教育局推出「跨境專網」分流跨境生到其他地區,以及樓市印花稅「雙辣招」條例草案通過後,「雙重打擊」之下,明年入讀小一的「跨境熱潮」似有退卻趨勢。有北區地產代理指,今年5月至暑假期間,接獲內地家長查詢在北區買樓的數字較去年同期大減一半;有內地家長亦坦言,在港升小競爭激烈,認為「到香港讀書也不是想像中那麽好」,暫不會安排兒子明年跨境來港入學。 ■記者 鄭伊莎
在教育局「跨境專網」新安排下,跨境生有較大機會派位到屯門、元朗等地區的小學,對心儀北區學額的內地家長來說,安排子女跨境上學增添難度;以往一些內地家長遂考慮在北區一帶置業,以獲取本地地址作分區派位之用,避開「專網」的限制。不過,隨着樓市「雙辣招」條例今年初通過正式落實,有關意慾亦遭受沉重打擊。
雙非家長粉嶺買樓少近三成
中原地產粉嶺花都分行副區域營業經理陳永強暑假時接受本報訪問,指在「雙辣招」推出初期,仍有不少雙非家長期望政府最終會放寬規定,買樓後有機會獲退稅,但自新條例確認落實後,置業成本肯定貴一兩成,故今年區內買樓的雙非家長明顯大減,與去年比較少近三成。
美聯物業上水中心分行助理區域經理王子超亦表示,去年5月至暑假期間,每日接獲約兩宗內地家長查詢區內屋苑資料、是否值得入市買樓等,他們多希望爭取區內住址助子女參與北區小一派位;但今年情況明顯較冷清,平均每日只得一宗內地家長查詢,減少約五成。
港買樓20%額外印花稅難負擔
在東莞的大學任職的雙非家長樊先生,其5歲的女兒明年將升小一,今年8月他曾來香港的小學參觀,了解安排女兒跨境升學事宜。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樓價高企,連同高達20%的額外印花稅項,買樓動輒花費數百萬元,難以負擔,「要在香港買房子有難度,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居深孩子跨境上學好辛苦
他表示,即使一家搬到深圳居住及找工作,然而當中卻衍生出另一問題,就是他們未有本港的住址證明,若在「跨境專網」下,可能獲派偏遠學校,路程太遙遠,讓孩子每天長途跋涉跨境上學,將十分辛苦。他坦言:「雖然對香港教育有信心,相信孩子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只是要在香港讀書也不容易,太多未知之數了。」因此他與太太仍在猶豫是否安排女兒來港升讀小一。
居於深圳的雙非家長葉女士,兒子明年亦將升讀小一,她稱在港升小競爭激烈,今年6月派位放榜後,見到很多內地家長為爭取子女到鄰近邊境較知名的學校上學,四處奔波,又出動「叩門」。她說:「到香港讀書也不是想像中好,政府對於跨境生的政策也未有特別的開放。」反觀深圳目前也有不少質素不俗的國際小學,故將安排兒子留在深圳讀書。
女兒明年將升小一的雙非家長王先生也指,本港樓價過高,即使租房亦近萬港元,暫未決定明年會否讓女兒來港入讀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