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是次改革意見規定,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增加綜合素質評價。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認為,此舉可以給考生更多機會,解決「一考定終身」等難題。教育界人士表示,一年多考使學生不再擠獨木橋,從而減小了考試的心理壓力。不過,有專家認為,分類考試、綜合評價,最終要體現在多元錄取上,否則改變「一考定終身」、「唯分數」仍是空話。
高校將可「按人招生」
關於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劉利民表示,教育部門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參加考試的機會。這樣可以減輕學生集中備考和一次考試所產生的心理焦慮和精神負擔。
對於改革將大力推動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錄取模式,北京大學招生辦主任秦春華認為,這意味着高校將從被動變為主動,從「據分錄取」變為「按人招生」,從而徹底改變目前高校招生的基本模式。
綜合素質評價也將成為新的評價指標。對此,從教30餘年的江蘇省外國語學校高級教師朱明華認為,通過一張試卷既選拔學術型人才培養對象,又選拔高技能人才培養對象的做法,難以適應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需求,也不利於學生未來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因此,實行綜合素質評價是勢在必行。
最終須實現多元錄取
然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表示,分類考試、綜合評價,最終要體現在多元錄取上,否則改變「一考定終身」、「唯分數」的評價標準便是空話。所謂多元錄取,即高校根據申請者的高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綜合評價,結合學校面試考察,自主錄取考生,考生可以拿到多張錄取通知書。這種錄取方式,學生考試次數沒增加,但選擇權大大增加,同時高校錄取自主權也增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