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在一個研討會上表示,香港正面對由房屋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引發的嚴重房屋問題,唯一解決方法是興建更多公營房屋,保障市民的基本住屋需求。但他同時指出,當局在改劃土地用途來建屋時,往往遇到地區人士、保育團體等多方面的反對。張炳良強調,要解決房屋問題沒有「不痛而獲」的出路,希望各界能擺脫「NIMBYism」(「不要興建在我家後院」主義)的心態,合力達成共識。
張炳良昨日出席教育學院舉辦的房屋政策研討會時指出,香港房屋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引發多個嚴重房屋問題,例如私樓樓價及租金高企,其中細價樓的價格較1997年時高出近30%,完全脫離經濟基調及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公屋輪候人數屢見新高,突破25萬大關等。
張炳良重申, 解決房屋問題是現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但當局沒有「點地成屋」的魔術棒,只有努力覓地,堅持落實未來10年供應47萬伙公私營房屋的目標,希望社會要有耐性及堅持。
覓地建屋遇地區團體阻力
張炳良坦言,當局在找地建屋時面對極大的挑戰,因為改劃土地用途往往都遇到地區人士、保育團體等多方面的反對,如新界東北發展的爭議。他承認改劃土地無可避免會對地區造成影響,但強調要解決結構性的房屋問題,沒有「不痛而獲」的出路。他續說,社會必須承認問題的複雜性,不可只憑感覺做事,更要擺脫只顧自身利益的「NIMBYism」心態,達成共識從根本解決問題。
有團體在研討會開始前在會場外抗議,要求政府加快興建公屋;撤銷公屋計分制、富戶及寬敞戶政策;回購領匯等。張炳良接過團體的請願信後承諾會安排與他們會面,聽取他們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