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屈宏斌認為,「放水」對經濟增長的幫助有限。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曾敏儀 ) 對於內地人民銀行的「變相放水」措施,另一邊廂有大行卻認為作用有限,甚至認為是錯誤的政策。 巴克萊的報告指,人行向5大銀行提供常備借貸便利 (SLF)僅為應付未來幾周銀行系統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短缺狀況,對市場未有沖喜之意。報告並肯定地說,鑒於8月成長動能急劇惡化,人行仍然面臨放鬆政策的壓力。
「因此,市場可能把5,000億元注資視為是一種寬鬆舉動,就像抵押補充貸款(PSL)工具一樣。」巴克萊表示。
報告中解釋,銀監會最近加強監管存款偏離度,而且於季末或新股發行時節,以及「十一」假期臨近,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短缺。
海通:無助降融資成本
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首席分析師李志強同樣質疑成效,指SLF的期限只有三個月,銀行很難長期運用,也不太好用到實體經濟上去,成效難與降準相比。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更進一步的批評,SLF寬鬆政策效果有限,無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他認為高利率是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惟有降息才能真正提供低利率環境。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亦指「放水」對經濟增長的幫助有限。
瑞穗:出動SLF並不恰當
另外,瑞穗證券發表的研究報告甚至批評人行,不應以SLF取代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如調整存準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做法,斥指SLF偏向某些市場參與者,是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倒退。報告認為,當仍可選擇降準和減息的時候,人行這次出動最後一着並不恰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