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建議,應先資助61歲至70歲人士做大腸癌篩檢,認為更有成本效益。 葉佩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及第二號癌症殺手,若能及早接受大腸癌檢查,能有效減低死亡率達33%至68%。政府早前已展開大腸癌篩檢先導計劃的籌備工作,中大建議應先資助61歲至70歲人士做篩檢,認為更有成本效益。有醫生又指,乙狀結腸鏡及大腸膠囊內視鏡檢查,或可減低醫療成本及提高患者接受檢查的意慾。
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於2008年至2012年推行大腸鏡篩查先導計劃,共為10,732位50歲至70歲、無大腸癌徵狀的本港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檢,並分成4個年齡組別進行分析比對。結果顯示,61歲至70歲人士對大腸癌篩檢的心理障礙及誤解相對其他組別較少,但這組別中較多人有經濟困難,以及較難接觸大腸癌篩檢服務。
中招比率高 具成本效益
中心總監黃至生昨日稱,在61歲至65歲及66歲至70歲組別中,分別有6.5%及11.9%人發現後期腫瘤或大腸癌,比50歲至55歲的3.8%及56至60歲的5.5%為高。黃表示,在進行成本效益測試後,估計政府只需花費約6.9萬便可延長66歲至70歲組別一年壽命,但延長50歲至55歲組別的一年壽命則需約123萬元。因此,中心建議政府應先為成本效益最高的61歲至70歲人士做大腸癌篩檢。
培訓乙狀結腸鏡檢查 減醫療負擔
另外,中大成立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為醫護人員提供大腸癌篩檢培訓,以及為公眾提供內視鏡及其他檢查服務。中心主任胡志遠表示,目前正與中大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合辦醫護人員大腸癌篩檢培訓課程,包括乙狀結腸鏡檢查及大腸膠囊內視鏡檢查。
胡志遠續指,乙狀結腸鏡檢查需時只約5分鐘至10分鐘,較大腸鏡需時短,加上費用只是大腸鏡的四分之一, 他認為值得使用,或能減低政府的醫療負擔;而大腸膠囊內視鏡檢查,則適合有負擔能力但怕痛及尷尬的人,他們吞下膠囊,它便後會自動錄下大腸內壁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