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衛生+現代中國
香港的水源主要來自東江,近年營運東江水的成本上漲,醞釀加價風險,直接影響港人的生活素質。到底每年東江水的輸港水量是多少?港府每年運用購買東江水的開支又有多少?有哪些因素改變東江水的輸水量及費用?下文會逐一探討。■謝嘉怡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高中通識教育科教師
議題探索: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問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能源科技與環境(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2: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探討問題:可持續發展為何成為當代的重要議題?其出現與科學及科技的發展又有何關係?
‧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發展怎樣影響環境和能源的使用?
‧社會大眾、不同的團體和政府,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作甚麼回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新聞背景:工業污染 水質變差
思匯政策研究所大中華及水政策研究主管劉素提醒港人需「飲水思危」。近年,劉素專注研究內地東江水流域的水質研究,發現該區的水質變差,主因是工業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處理設施落後等。另一方面,東江水的輸港水量及購水開支不斷上升,港人有必要探究當中的底蘊。 ■資料來源:思匯政策研究所
概念鏈接: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生活素質是指人民對其生活中各種範疇的滿意程度,藉此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富和人民的福祉。「生活」的概況涵蓋個人生活需要的各個方面,包括物質生活及非物質生活。「素質」指等級,其改善或提升受政治、社會、經濟概況等客觀條件和個人的主觀感受所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