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模擬試題


放大圖片

■有本地食店洗碗時浪費食水。 資料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東江每年對港供水量佔全港用水總量七成至八成。

從廣東省輸入原水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當年,港英政府實施一項計劃,每年從廣東省引進2,270萬立方米淡水,至1972年增至8,400萬立方米。在1978年達成的協議中,廣東省當局同意將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億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億立方米。

廣東省當局在1989年和港英政府簽署長期供水協議,為本港提供足夠下世紀初所需的食水。協議規定供水量由1995年的6.9億立方米,逐年增加,至2000年已達7.8億立方米。

現行協議於2011年12月簽訂,保留每年供水量11億立方米的條文。 ■資料來源:水務署

資料B

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就供應東江水的合約2011年屆滿,粵港簽訂2012年至2014年的東江水供應協議。港府將沿用「統包總額方式」每年購買8.2億立方米東江水,未來3年的東江水售價分別為35.4億港元、37.4億港元及39.6億港元,每年升幅約5.8%。

港府強調,東江水加價不會轉嫁至市民水費上。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資料C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早前訪問近400名市民,了解市民對水資源的認識及用水習慣。結果發現,港人每人每日用水量高達220公升,較全球人均用水量高30%。此外,有60%受訪者不認為或不知道用水量與全球暖化有關。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資料D

根據水務署統計,港人支付的水費比世界各大城市便宜。國際水協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水費每立方米僅5.61港元,是世界第四低,所收取水費僅為成本的46%。港府長期大幅補貼市民的水費。水費根本不能反映食水的真實價值,市民也認為沒節約用水的需要。

本港水費低廉,已有19年無加水費,是時候檢討水費的收費架構,即使不可能在短期內追上供水成本,也可讓市民接收到食水有價的正確信息,節省用水;同時推廣「用者自負」政策,用得越多、水費越高,減少公帑補貼。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資料E

以下是港人的生活模式:

市民A:天氣寒冷,讓我多洗一會,好好享受。

市民B:為了方便,刷牙、塗梘液或剃鬚時,暫不關掉水龍頭。

市民C:飯菜多了,碗碟真多,長開水喉洗碗碟,可節省時間。

想一想:

a. 根據資料A及資料B,東江水輸港水量及港府購買東江水的開支有何變化?

b. 為何東江水供水量及費用有以上改變?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c. 試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建議有效促使港人節省用水的方法。

參考答案:

a. 兩者的變化如下:

‧根據資料A,東江水的輸港水量有上升趨勢。1960年,每年從廣東省引進2,270萬立方米淡水,至2000年時已達7.8億立方米。現行協議於2011年12月簽訂,協議保留每年供水量11億立方米的條文。

‧根據資料B,港府用以購買東江水的開支亦有上升趨勢。粵港簽訂2012年至2014年的東江水供應協議。港府將沿用「統包總額方式」每年購買8.2億立方米東江水,未來3年的東江水售價分別為35.4億港元、37.4億港元及39.6億港元,每年升幅約5.8%。

b. 東江水供水量及費用皆有上升原因:

‧惜水意識薄弱:根據資料C,港人的人均每日用水量,較全球人均用水量高30%。此外,有60%受訪者不認為或不知道用水量與全球暖化有關。從以上數據可見,港人珍惜用水的意識薄弱,對水資源日漸貧乏的警號亦缺乏認知,導致東江水供水量及費用皆上升。

‧水費便宜:根據資料D,港人支付的水費比世界各大城市便宜。國際水協調查報告顯示,本港水費每立方米僅5.61港元,是世界第四低,所收取水費僅為成本的46%。水費便宜令市民養成用水量大的習慣,導致東江水供水量及費用皆上升。

‧人口膨脹速度:本港人口膨脹速度,用水量亦相對提高,有需要加大東江水的輸水量。

c. 節約用水的方法如下:

‧學校:可從小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及提醒學生對全世界水資源短缺的危機。

‧家庭:選擇有自動調節水量的洗衣機,減少水的流失量,減少浸浴的次數等。

‧企業機構:可對用水管理進行檢討,制訂推動節水的優先次序,培養員工節水意識。

相關新聞
無毒熒光粉套指紋 成本輕搜證快90% (圖)
何耀棣斥300萬 助莞貧生圓夢 (圖)
英文化協會介紹私校特色
陳正豪續任理大副校長 (圖)
校園放大鏡:培僑書院小學部演戲劇關注環保 (圖)
北大港口生誌:北大香港文化會-兩地交流橋樑
好書說不完:冰心兩詩:《繁星.春水》 (圖)
中華書 (圖)
徵稿啟事
生命之源:東江「水」漲 飲水思危 (圖)
模擬試題 (圖)
尖子必殺技:公帑補貼 VS 用者自付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