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繞月任務驗證六大關鍵技術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正在進行的再入返回試驗,將為2017年前後發射的嫦娥五號任務提供關鍵技術支持。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郝希凡表示,這次繞月任務將驗證6項關鍵技術,涉及返回器外形設計、防熱、高速再入、地面測控、着陸、回收等方面。

郝希凡表示,此次飛行任務,首先將驗證返回器氣動外形設計技術。利用飛行試驗獲取數據對返回器氣動設計的正確性進行驗證,通過數據分析比對修正返回器氣動設計數據庫。其次,驗證返回器防熱技術。通過飛行過程中防熱結構溫度變化歷程對防熱結構設計進行評估,提高熱分析的準確性。測量返回器熱蝕情況。第三,要驗證返回器「半彈道跳躍式」高速再入導航制導與控制系統技術。

第四,驗證月地返回及再入返回地面測控支持能力。針對返回器高動態、散佈範圍大、跟蹤捕獲難等特點,綜合開展總體設計、分析和試驗。第五,驗證返回器可靠着陸技術。利用返回器內側、外側、遙測和氣象數據對返回器可靠着陸技術進行驗證。最後,還要驗證返回器可靠回收技術。通過返回器搜索回收,驗證空地協同搜索回收工作方法,同時具備地面獨立搜索能力。

其中,半彈道跳躍式高速再入大氣是任務的難點,也是最大看點。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表示,這就類似於在河邊拿起石頭打水漂,進入大氣層後,往裡面扎一點,又「漂」起來了,然後再落在指定的落入場。最大的問題就是,角度不好掌握。如果「漂」起來,「漂」得太遠,路程很長,很可能跑出計劃的範圍之內,即出現失誤。

之所以選擇太空「打水漂」式返回的模式,葉培建表示,通過這個辦法,距離越長,走的時間越長,可以得到很多好處,可以減少發熱、減少着陸角等等,這種返回方式也是中國第一次試驗。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為現有國際金融體系「打補丁」 (2014-10-25) (圖)
專家解讀:繞月任務驗證六大關鍵技術 (2014-10-25) (圖)
專家解讀:中央以法制保「一國兩制」 (2014-10-24) (圖)
專家解讀:憲法監督落實還需明確 (2014-10-24)
專家解讀:中俄航天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2014-10-15)
專家解讀:鞏固既有合作 開拓嶄新空間 (2014-10-14)
專家解讀:新宣言適應大環境 強調平等互惠 (2014-10-14) (圖)
專家解讀:三因促外貿穩步增長 (2014-10-14)
專家解讀:中德政府間磋商起引領作用 (2014-10-11) (圖)
專家解讀:運用傳統文化智慧治國理政 (2014-09-25) (圖)
專家解讀:經貿合作是中印關係潤滑劑 (2014-09-19)
專家解讀:制度創新獲紅利 開放倒逼改革 (2014-09-19)
專家解讀:擺脫「門票經濟」依賴 (2014-09-19) (圖)
專家解讀:龍象擁抱 日拉印制華圖謀成空 (2014-09-18)
專家解讀:習近平訪南亞三國 「有守有為」 (2014-09-15)
專家解讀:中俄蒙強三邊合作 發揮蒙古橋樑作用 (2014-09-12)
專家解讀:賴斯訪華為習奧會積累共識 (2014-09-10)
專家解讀:李稻葵:2020比肩美國 (2014-09-10) (圖)
專家解讀:保耕地「紅線」 促城鄉一體 (2014-09-09) (圖)
專家解讀:新舉措打破「一考定終身」 (2014-09-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