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6年大選很有可能出現克林頓(左)及布什兩大家族對壘的局面,圖右為小布什。法新社
若撇除最近兩屆美國總統大選,自1980年至今,每屆大選的選票上最少有一名「布什」或「克林頓」家族成員的名字,而2016年大選更可能出現兩大家族對壘局面。在下周二的中期選舉,同樣不乏出身政治世家的候選人,其背景更讓他們「贏在起跑線」,反映美國自詡公正平等、不分階級的選舉制度只是假象。
在佐治亞州競逐的民主黨候選人納恩,其父親曾是該州參議員,而納恩對手珀杜的表親則是前佐治亞州州長。爭取連任的阿拉斯加州參議員貝吉奇,其父親曾是該州國會議員。阿肯色州參議員普賴爾的父親亦曾擔任參議員。
家庭背景有時會成為負擔,甚至成為對手攻擊的話柄,但大多候選人都樂於「靠父蔭」,邀請親屬捐款、站台或拍廣告拉票。例如納恩今年初推出父親有份入鏡的競選廣告,貝吉奇的競選廣告則提及父親在1972年乘飛機探訪選民期間失蹤的新聞片段。
政客商品化 家族背景如名牌
近年美國選舉的候選人就像商品,愈來愈講究包裝和市場推銷,政治家庭背景則像品牌,讓政客預先建立知名度,亦有助建立政治形象。有選民指出,子女很大機會繼承父母的價值觀,即使不會因為候選人父親在政壇的成就而投票給他,但如果其父親確實有貢獻,肯定會是考慮因素。 ■《衛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