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朝才表示希望更多家長了解珠心算的文化。李穎宜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對於香港的學生來說,珠心算可能只是其中一門課餘興趣,但追溯歷史,珠心算早於上古時代已現雛型,而中國珠心算更於去年12月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可見其價值。為推廣這項文化遺產及珠心算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好處,身兼世界珠算心算聯合會秘書長及中國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的王朝才近日特意來港,到不同大學和中學舉辦講座及安排珠心算學員即場示範表演,讓更多家長和學生了解珠心算的奧秘。
中國珠心算包括算盤、口訣等配合,王朝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算盤這種歷史悠久的計算工具早已由被計算機及電腦所取代;在內地則只有農村的老人使用或是一些銀行利用算盤作簡單的加減乘除算式。於2000年,中國教育部行政部門在修訂數學課程標準時,更取消了珠心算課程。
培養學生智力 活躍腦部細胞
王朝才指出,中國珠心算除了是中國傳統文化外,亦能培養出學生的智力潛能。他特別提到5歲至10歲是學習珠心算的黃金時期。根據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對比實驗觀察所得,有學習珠心算的學生,每一科的平均分都比沒有學的學生高10分;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安排學習珠心算的學生進行磁力共振檢查,亦發現他們的智商比普通學生為高,腦部的思考細胞亦見活躍。
王朝才表示,教育部有見及此,近年再次把珠心算納入校本課程,讓更多學生能接觸這門學問,培養智力潛能。
就珠心算在香港的發展,他坦言未見普及,只局限於課外活動。他期望藉是次到港的機會,在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以及香港福建中學舉辦「國粹香江校園行」,透過文化講座及示範表演,推廣學習珠心算的好處,並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同時,「世界珠算心算聯合會」將於2016年在香港舉辦兩年一度的研討會,加強公眾對珠心算發展的認識。他補充指,如香港有教育機構有意舉辦課程,中國珠算心算協會願意為香港作出支援和配合,提供教材及協助培養老師,最終令珠心算變成一種普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