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本屆政府推進的簡政放權改革,再次邁出堅實一步。昨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准,進一步釋放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他說:「我們的企業過去辦一件事,經常要跑五、六個部門,幾乎是『見廟就進』、『見菩薩就燒香』。這樣的情況必須改變了!」
李克強強調,要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把能取消的前置審批項目盡量取消,「能給市場做的要盡量還給市場」。
聽到強烈呼聲削前置審批
今年以來,李克強通過多次基層調研、座談會等形式,與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的困難和建議。在昨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無論是沿海發達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他聽到的最強烈呼聲是「進一步消減或取消前置審批」。
李克強向參會人員列舉了自己聽到的「市場聲音」:一位糧食流通企業負責人,拿到了營業執照,卻還需要辦理糧食流通的許可證;一位創業者創辦物業公司,很快拿到了營業執照,但許可證卻遲遲辦不下來,無法經營;還有一家致力於海外投資的企業,在很長時間裡每個投資項目都需要政府審核,讓企業「競爭還沒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企業家跟我抱怨:明明是企業自己的資金,好像政府比我們還心疼!」李克強說。他強調,各部門都要認真地自我核查,對沒有法律依據的審批事項一律清理,努力做到前置審批「法無授權不可為」。
討論研究「規範中介服務」時,安監局負責人提出,一些中介機構給企業出具假報告、假認證,讓不具備資質的企業也獲得了投資、參與項目的機會,造成了安全隱患。這位負責人建議對出具假報告、假認證的中介機構要依法查處,對造成事故的要「從嚴懲處」。
「這個意見提得好!」李克強點頭稱讚,並當即要求有關部門吸納修改意見。他說,近一段時期以來,無論是開座談會還是在基層調研考察,企業主提出最集中的建議,除了消減取消前置審批外,就是希望「政府要加強監管」。
「前兩天開座談會,幾家互聯網企業都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打擊假冒偽劣。還有企業家跟我抱怨,明明簽訂了商業合同,但對方就是不付錢,有關監管部門又不到位,最後只能去找討債公司。這不是坐視叢林法則嗎?」講到這裡,總理加重了語氣,「市場需要監管,也渴望監管。監管部門必須履行好應盡的職責。」
要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他強調,政府要將簡政放權改革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各職能部門今後要把主要精力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更好地培育創造公平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討論研究推行投資項目網上「並聯」核准時,李克強強調,政府不同部門投資項目在網上「並聯」,用一個「窗口」對接辦事群眾,實現「一條龍服務」,這本身也是一種提高效率的「簡政」措施。
對於文件中「把核准機關受理申請後生成的項目代碼,作為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唯一的身份標識,並與社會信用體系對接」的相關規定,李克強表示肯定。他說,近年來推進的先照後證、資本認繳制等改革措施讓企業登記大大便利化,但每家註冊企業的工商代碼、稅務代碼、組織機構代碼都不相同,不僅增加了群眾的辦事難度,也不利於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李克強要求,要加快推進建立全社會統一的信用體系,這是政府有效監管市場的基礎。「各部門、各地方要奮發有為,紮實推進相關工作,讓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