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3年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在加州陽光莊園散步。資料圖片
中美關係目前呈現哪些新特點?未來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郭憲綱指出,目前中美雙邊關係呈現出合作面在擴大,摩擦面同時上升的基本特徵。其中,在經貿領域,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美經濟結構互補性減弱,中國向美出口的產品科技含量增大,貿易額不斷增長,造成雙方經貿摩擦增多,但未來雙方在知識產權上的合作空間則可能會越來越大。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美關係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呈現出合作面與摩擦面同時上升的基本特徵。郭憲綱指出,一方面,中美在經貿領域和安全領域摩擦增多,美國在釣魚島、南海等問題上,給日本、菲律賓、越南甚至印度等國撐腰,借支持這些國家來給中國找麻煩。同時,「由於中國國際地位上升,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美國在反恐、朝核、氣候變化等很多問題上又需要中國的合作」。
知識產權合作空間大
人民幣匯率和知識產權,一直是美國壓制中國實現所謂「貿易平衡」的重要說辭。郭憲綱強調,人民幣匯率是根據市場運作,中國政府並無人為操控。這位專家認為,未來中美在知識產權上的合作空間會越來越大,雙方在此領域擴大合作,會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狀況有所緩解。
「因為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增加,保護知識產權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四中全會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郭憲綱稱。
解禁高科技出口無進展
針對中美貿易不平衡方面,中國曾多次向美國提出取消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美國此前亦承諾解決該問題,但迄今並無進展。郭憲綱指出,實際上美國對華的高科技出口禁令,對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並沒有過多影響。短時間內,美國可能僅會對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解禁做出口頭表示,而很難邁出實質性步伐。
至於中美投資保護協定,郭憲綱認為,此次中美元首會晤可能會有所進展,但到「什麼程度就很難說」。
展望中美關係發展前景,郭憲綱說,中美關係會在合作和摩擦不斷上升的態勢下向前發展。中美之間存在種種矛盾,但相信雙方會不斷克服困難向前推進,做出符合雙方利益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