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APEC最後一次高官會昨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市民在APEC景觀前拍照。中新社
亞太佔據全球經濟總量的60%和全球貿易的一半,是世界上經濟最有活力和發展最快的地區,中美作為地區大國,如何實現良性互動尤其關鍵。美國近年推行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多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制衡中國」。郭憲綱認為,中美要在亞太實現良性互動,避免所謂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零和遊戲的老路,就要相互尊重,展開合作,避免衝突,真正推進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中美在亞太地區進行合作的最根本前提。
郭憲綱認為,APEC地區在全球經濟最有活力,中美兩個大國在亞太地區合作得好,就意味着在全球領域合作更為順暢。
中國作為新型大國崛起以後,國際秩序面臨變革的壓力,很多西方人認為中國會另起爐灶。郭憲綱指出,事實上中國並沒有這樣做,中國只不過是對體系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革,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的調整,以及二十國集團取代以往七國、八國集團作用等,都非另起爐灶。
近年,印度提出印太 (Indo Asia Pacific)概念,郭憲綱提醒其有與中國抗衡的意味。他稱,美國雖然很清楚印度的經濟總量與中國相差甚遠,但印度畢竟是世界人口大國,美國需要利用印度來牽制中國,而未來亞太經濟合作會否受到印太干擾,亦值得多方關注。
美圖推TPP遏華
美國最擔心的是中國經濟超過美國,並將美國擠出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因此美國推動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為吸引日本加入,在中日釣魚島之爭中加大對日本的支持。郭憲綱指出,TPP實際上是美國在經濟上防範中國的一個措施,因為中國現在是亞洲大部分國家第一大貿易國,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中國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很擔心中國主宰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將美國排擠在外,所以意圖用TPP牽制中國。
那麼,未來中國應不應該加入TPP?未來亞太經濟整合趨勢加強,中國是否會被排擠在外?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框架下中美能做些什麼?郭憲綱建議,中國應抱着順其自然的態度,既不加入也不與之抗衡,在經濟發展與市場規律下解決問題。他說,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東盟10+1、東盟10+3、中日韓自貿區也在進行中,也許某一天會和TPP殊途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