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月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會見日本外相岸田文雄。 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望在APEC北京峰會期間進行兩人任期內的首次會面。早前,中日外長強調落實共識是改善兩國關係的重要一步,中日亦就釣魚島、歷史遺留等敏感問題達成四點共識,長達兩年多的中日關係僵局終被打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李薇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中日關係出現積極信號,顯示出雙方努力向前看的態勢。她強調,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基礎和原點,重申四個政治文件精神是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的前提條件。中方不可能也不應該改變釣魚島執法常態化的策略,將保持「你存在、我存在、你行動、我行動」的動態平衡。■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實習記者 張議元 北京報道
在APEC北京峰會前夕,中日雙方達成改善雙邊關係四點共識,打破自日本「國有化」釣魚島鬧劇造成的兩國關係僵局。李薇表示,中日四點共識中首先重申堅持四個政治文件,這是中日關係的原點,意味着日本不得不將立場回到這一政治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兩國領導人的見面。能夠達成這一共識,說明中方的努力取得了成果。
對釣島應持動態平衡
中日第二條共識指出,雙方本着「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李薇表示,中方把歷史問題看得非常重,關於侵略戰爭性質以及二戰反法西斯的中國抗戰定性不能翻案,這點是日本不得不承認的。但需指出的是,兩國達成的是「一些共識」,意味着並非達成全部共識。這很可能是安倍拒絕作出不參拜靖國神社的公開承諾。李薇認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的右傾意識形態決定了他在歷史問題上的立場,同時他也害怕因此遭到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攻擊從而影響仕途,如果他真的願意改善中日關係,他至少應當採取參觀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方式,給中國人民一個感情上的交代。
李薇認為,中日雙方的共識雖然沒有明確說明釣魚島主權存在爭議,但日方已不得不正視釣魚島的爭議,側面表述了這一事實的存在。需要強調的是,中方釣魚島常態化執法政策不會改變,中方在釣魚島執法的頻率、時間長短,可以視兩國現實情況而定。如果日方挑起事端,中國必須積極應對,實現「你存在、我存在、你行動、我行動」的釣魚島動態平衡。
多渠道逐步重啟對話
此外,中日雙方還提出要多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李薇表示,中日關係正常化以來,政治、外交對話多,但是高層級的安全對話不夠,日方刻意迴避與中方進行戰略對話。今後很長時期,日本將中國作為制衡對象的戰略定位不會改變,雙方戰略互疑不會消失,因此,需要進行高層級的安全對話。此次共識明確了這一點,強調在構建政治、外交互信的同時努力構建安全互信,這是今後推進中日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部分。
李薇強調,中日關係存在特殊性,其最關鍵之處在於兩國領導人的引航作用。目前,APEC北京峰會期間「習安會」會否實現,以何種方式實現還未正式公佈;中日雙方能夠達成什麼具體成果也很難說。但是,目前中日能夠就釣魚島、歷史遺留等敏感問題達成四點共識,至少證明雙方採取了積極向前推進雙邊關係的態勢。日方雖沒有直接承認釣魚島主權爭議,沒有直接承諾日本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但四點原則共識中的表述,釋放出積極信號,以文字的形式佐證了日方的變相承認和承諾。這是雙方經過長期磋商取得的進展,表明日本不得不面對現實。
李薇表示,中日關係進入了轉折期,將處於一個較長時期的磨合、探索狀態中。未來中日關係的決定性因素是中日兩國能否走和平發展道路,任何一方的背棄,都會影響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