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基層工作時,陳寶生經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民情。 被訪者提供
中國高官培訓機制中的「一校四院」,陳寶生先後在其中最重要的中央黨校以及國家行政學院擔任領導職務。要領導這些理論權威、學術精英雲集的機構,自己沒點真水平是不行的。在陳寶生的仕途履歷中,始終伴隨着理論研究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在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同時,又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而這位正部級高官平時也不喜應酬,最愛埋頭看書,來國家行政學院一年半了,總共因公務才請過兩次客,他說,「有這時間還不如看看書呢。」
插隊知青基層做起
現年58歲的陳寶生出生於甘肅蘭州,而他仕途中有相當長的經歷亦與那片廣闊的大西北土地有關。在那裡,他從公社插隊知青、郵電局機線員等最基層崗位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直至主政一方,先後擔任甘肅省兩大重鎮--酒泉和蘭州的市委書記。2008年6月,中央決定陳寶生從蘭州市委書記之職調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四年半後,又任命其為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從政風格開明開放
陳寶生從政風格開明開放。早在2005年,他履新蘭州市委書記沒多久,在其倡議和主導下,一檔名為《「一把手」上電視》的欄目在蘭州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市各單位的「一把手」輪流在電視中亮相,實施電視辦公,以接受群眾投訴,提供業務諮詢,解疑答惑。這在當時、特別是處於內陸地區的蘭州,官場為之震動。此後他又推出和採取了諸如「治庸」計劃、萬人評議機關、民情流水線、「四點半」工程等政策措施,使當地官員的思想素質、辦事作風大為改觀。
對於多年來從事和領導的理論研究以及思想教育工作,陳寶生亦秉持開放的態度。他認為,思想教育對於中共這個執政黨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新媒體時代,網絡把世界變成地球村,參照系繁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凝聚共識,意義重大。目前的社會話語呈現出網絡化、西方化甚至是娛樂化的特徵。當政治語言與生活語言大體接近,共識也能在官方與民間的貫通中建立,也就能成為推進國家更快邁向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