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識教育科上,相信最令人苦惱的是「課題太多,範圍太闊」這個難題了。每天都有不少新聞時事發生,要完全掌握每一篇新聞,實是一大艱鉅任務。為此,適當分類整理是必須的。那該如何分類?筆者想在這裡作出分享。
通識科分為六大單元,以此為分類原則屬可行,但因當中涉及不少議題,故在處理上會感吃力。我們可以此為基礎,再想多一層,找出背後的原則性的問題或爭議,並把所認識的新聞時事作分類,可更有效地掌握當中的概念。
「價值觀」為主幹 議題為例
就以「價值觀」這個概念為例。在各大單元中,有不同的價值觀在遊走,例如「今日香港」的不同階層的想法、「公共衛生」的健康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的長輩和青少年的想法、「全球化」的不同文化的觀念等,與其在不同單元中不斷學習「價值觀」,倒不如以此為主題,並以各大單元的議題為例,這樣一來更易掌握概念的內容,二來亦可更有效地整合不同單元的主題。
不被持份者局限 拓展思考層面
那麼,我們應如何找出那些背後的原則性問題或爭議?首先,必須打破議題框架,不要被議題中涉及的範疇或持份者所局限。以內地食品安全為例,我們當然想到兩地食品檢測制度、人民衛生意識或企業責任這些主題。但若我們打破「食品」這個框架,把它引申為「產品」,我們就能想到「企業對產品的素質重視程度會受甚麼因素影響」這個主題。那麼,除食品外,成衣、智能產品,以至建築和美容服務,都可歸為同類。若到這個階段,我們應能把不同單元的內容好好作出分類。再舉一例,若把「衛生意識」這個範疇打破,把主題引申為「人民意識和行為之間的關連」或「人民意識的不同所帶來的結果」,我們就能把思考層面拓展,從而好好訓練思維。
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和同學的討論層面可再進一步深化,從議題中按部就班地探索下去,直至最後找到背後的原則或理念。在課餘時,同學亦宜好好建立自己的學習或思考筆記,把課堂或生活中的議題作出精細拆解,把它們好好分類為不同原則性問題,那麼在學習此科上,應更得心應手。■劉俊偉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