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保證庫區水質,水源地城區十堰市各縣市都將環保作為一切企業准入的首要標準,經濟因素則退居其次。
2013年,香港英皇集團與十堰市政府簽約,將投資50億元建設亞洲最大規模的「英皇•武動十堰」武術文化創意旅遊景點,但由於環保問題,該項目始終未啟動。
關閉黃薑加工企業
水源地城區拋棄拉動經濟「黃金」項目的次數不僅這一次。上世紀90年代初,十堰市政府大力推廣黃薑種植,加工產業拉動就業,成為全國知名的「黃薑之鄉」。但自水源地保護啟動,在水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濃度強酸性有機廢水的黃薑加工產業,被指為污染丹江口水庫水質的「禍首」,黃薑產業開始被淘汰。2007年7月1日,十堰市境內關閉106家黃薑加工企業,捨去100萬畝黃薑基地,72萬薑農直接減收6.8億元,其中20萬因此返貧。
2008年至今,十堰市又關閉轉產企業560家,其中關停「十五種重污染小企業」329家,遷建企業125家,安置下崗職工6萬人,永久減少稅收22億元。
投入131億元保障水質
轉以蓄水為主的丹江口水庫的發電量和發電收入也隨之減少。據測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每年直接減少當地政府財政收入8.29億元,佔到十堰市財政收入的7%。
至通水前,十堰市境內累計建成64個污水處理廠,整體日處理能力達55.57萬噸,十堰市也因此將成為全國污水處理設施最密集的地級市。每年配套支出15億元用於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剛啟動以來,丹江口水庫的環保投入總共花了131億元。中央撥款43億,地方自籌88億。」十堰市市長張維國呼籲「國家加快推進十堰核心水源區生態補償立法」。他呼籲,國家在南水北調生態補償資金的分配上,要充分考慮十堰的犧牲與貢獻,加大補償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