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鄉村「老」師 誰來接班


放大圖片

■在匱乏的物質條件下,「老」師們堅守山區,為的是讓孩子們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圖為包山小學護林教學點師生合影。記者許亞飛 攝

為讓孩子有學上 年邁教師依舊堅守深山

位於西北內陸的甘肅省有很多山區教學點,由於地處偏僻、信息閉塞、條件艱苦等原因,難被外來年輕教師青睞,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經常出現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窘境。在校的教師中,很多人都已年過六旬,在惡劣的自然環境與匱乏的物質條件下,他們把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送出大山。多年來,看着一批又一批年輕教師到來又離去,他們卻選擇了默默堅守。為了深山裡的孩子們能夠有學上,他們不敢輕易離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許亞飛 甘肅報道

山裡安靜得彷彿只能聽見孩子們的歡笑聲,那笑聲早已傳出大山。這天的體育課上,一位面容清瘦、高高的顴骨上架着一副老花鏡的老人正在校園裡和孩子們做遊戲,老人氣喘吁吁,行動緩慢,孩子們則像風中的燕子,歡樂的快要飛起來。這位老人便是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湫山鄉護林教學點61歲的教師李軍,他和42歲的教師包海明一起撐起了這個當地唯一的教學點。

臨退休身體差 狠不下心離開

李軍已經在這所學校堅守了36年,在周邊的農村,跟他年紀相仿的教師不在少數。自去年以來,李軍時常眼睛疼痛,去過蘭州和天水等地檢查治療也不見好轉,多次想過申請提前退休,然而每一次都下不了狠心。李軍說:「山裡的學校留不住老師,外來的年輕老師待不了幾天就走了。」

李軍所在的教學點今年有28名學生,他始終為這個教學點的未來擔心。他說,眼看着自己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馬上面臨退休,包老師一個人忙不過來,如果再沒教師願意來,教學點就會面臨生存難題,這個地方低齡的孩子們可能就要走很遠的路去外面上學。這個地方本來就很偏遠了,來這裡學習的學生最遠有5公里之外的。二年級學生蔡吳娟說:「由於離家遠,我每天早晨上學和下午放學都必須由曾祖母接送,中午帶些乾糧,不回家吃飯。」

「和孩子打交道快一輩子了」

山裡孩子沒有幼兒園可上,且留守兒童居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個地方統一接受教育,便提早把孩子送到離家近的小學,自己出門打工。有的孩子還不足5歲,遠未到上小學的年齡就已經被送到教學點了。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老師多半是保證他們的安全。每年送走讀完二年級的同學後迎來一年級新生,兩位老師9月份的重大任務是教會新生唱國歌和向國旗敬禮。

教學點的課外活動便是打掃衛生。由於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需要和老師一起完成。每次,李軍都要和孩子們在校門口的小溪裡取水、掃地、灑水。在村裡人看來,他是孩子們的「娃娃頭兒」。李軍說,「有時候真的特別累,但是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畢竟和孩子打交道快一輩子了。」

李軍的家離學校十幾公里,很多時候他都是在學校自己做午飯。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辦公室裡,放着一張單人床,一張桌子、一台電視,還有做飯用的鍋碗瓢盆,桌子上放着一堆作業本。下雨天或者加班的時候他就在此過夜。

工資低責任大 乏年輕人問津

包海明是李軍唯一的同事。今年42歲的他與李軍不同,做社聘教師已有20餘年。多年來,他的工資由最初的每月45元增長至現在的860元,然而他家的經濟條件依舊是全村最貧困的。包海明說:「四十多歲的人了,幹了20多年教師,別的也不會幹了,我願意把這一生獻給山區教育事業。」

山裡學校教師少,一個教師不僅要帶多門課,還要負責學生的生活、安全,因此鄉村教師都有着「老師」和「保姆」的雙重角色。「教學點和鄉村小學一樣,除了語文和數學,音樂、體育、美術一門都不能落下,這樣能讓孩子們緩解學習壓力,也能激發他們的天賦。如果一天到晚都是語文、數學,他們都會厭倦的。」包山小學校長寧志軍說,「山裡嚴重缺少教師,教學點工作辛苦、責任大,年輕人難以承受這麼大的壓力。」

包山小學及其下教學點總共有十一名教師,60歲及以上的有5名。他們沒有抱怨房舍的簡陋,沒有埋怨工資的低廉,沒有嫌棄學生的貧困,默默地堅守在「三尺講台」上,用內心最樸素的愛澆灌着每一棵小花、小草,默默地守護着這片精神高地,守護着孩子們的未來。

相關新聞
中國主辦2016年G20峰會 (2014-11-17) (圖)
專家解讀:主辦G20提升全球話語權 (2014-11-17)
花絮:彭麗媛笑談中澳國寶 (2014-11-17) (圖)
日媒稱習近平與安倍在澳短暫交談 (2014-11-17)
中國巴西冀「兩洋鐵路」早獲進展 (2014-11-17) (圖)
法將簡化中國公民簽證手續 (2014-11-17) (圖)
中方鼓勵中企 參與昆士蘭州基建 (2014-11-17) (圖)
求不輸北京APEC 布里斯班清空辦G20 (2014-11-17) (圖)
南水北調七之一:水源地 (2014-11-17) (圖)
湖北47萬人大遷徙呵護清清丹江水 (2014-11-17) (圖)
發展讓路環保 確保潔水北送 (2014-11-17) (圖)
丹江口大壩兩次加高 保證水源充足 (2014-11-17) (圖)
小資料:構建四橫三縱大水網 (2014-11-17) (圖)
南水北調大事記 (2014-11-17)
鄉村「老」師 誰來接班 (2014-11-17) (圖)
習近平今啟程赴G20峰會 訪問澳新斐 (2014-11-14) (圖)
李克強:以雙軌思路處理南海問題 (2014-11-14) (圖)
東亞六大領域合作 (2014-11-14)
專家解讀:雙軌思路為解決南海問題指明方向 (2014-11-14)
李克強與安倍在緬甸簡短交談 (2014-11-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