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前天正式開通後,股市表現不及預期。港股恒指前天跌290點,昨天再跌267點。「滬股通」首日130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全部用罄,昨天餘額達81.55億元,剩62%。「港股通」的105億元額度首日剩餘87.35億元,昨天餘額更達97億元。「滬港通」見光死會否引致市場形成新一輪下跌行情?
其實,股市今年反覆靠穩,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內地經濟及政策的影響方面,除「滬港通」預期外,國企改革、貨幣寬鬆、經濟企穩亦是影響大市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內地連續推出多項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在國企改革方面,國企通過引進民間資本、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改革措施激發企業活力,提升其經營效率。反映到股市上,將給相關分類帶來明顯的制度改革紅利,成為穩定股市的力量。
貨幣政策估計續偏寬鬆
近期,經濟刺激力度在強化,在官方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沒有調整下,人行在公開市場推行「200億元+14天正回購」模式持續1個月,引導票據貼現利率逐步下行到了約3.4%左右、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本月初人民銀行證實了9月、10月利用MLF工具向銀行間釋放了7,695億元,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偏寬鬆的基調仍將延續。上月底,中央公布了《依法治國重大問題決定》的說明。從經濟層面看,依法治國有利於約束公權力、降低行政成本。經濟與社會運行效率將得到提高,改革紅利將隨之加快釋放。
MSCI中國股票比重料增
儘管「滬港通」開始時由於各種原因反應不佳,但其深刻改變A股與港股市場。兩地市場相互融合,攜手共進,在全球市場的地位會迅速提升,其中隱藏巨大的投資機會。例如,以估值看,恒指和上證綜指2014年預期市盈率分別只有11倍和10倍。隨着滬港通開車,如無意外,國際指數公司如MSCI等,將會增加中國股票的比重,令到追蹤指數的基金亦跟着增持相關股票,為現時估值偏低的內地和香港股市提供新的契機。■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