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56年北京市第一法律顧問處在北京前門大柵欄的一條胡同內成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北京的第一家律師服務機構。僅僅三年之後的1959年,律師辯護工作中斷。中國律師進入寒冬時期。
1979-1995 中國律師制度恢復 重建之路啟征程
1979年12月,司法部明確宣佈恢復律師制度。同月,北京市第一法律顧問處恢復建立。自此,北京律師與中國律師事業在中斷了20年後重啟征程。
1980年,北京市政府發出《關於建立區、縣司法行政機構的通知》,年內,北京市成立了3個法律顧問處,有律師39人,其中房山縣率先建立了法律顧問處。
北京市法律顧問處成立後,找律師的人很多,連夜排除領號,還有從外地來到北京尋求律師服務的,現有的律師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在北京律師制度恢復重建的歷程中,有兩次重要會議值得銘記。第一次便是1982年4月召開的北京市律師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討論通過了《北京市律師協會章程》,並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北京市律師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順利召開,標誌北京市律師協會正式成立,這是北京律師制度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86年,1.5萬餘名考生走進各地律師資格考試的考場,首次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打開了執業律師的大門。
1988年,北京市司法局批准成立北京市第一家合作制律師事務所,這是全國首家成立的合作制律師事務所。
適逢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發展提速時成立起來的北京市律師協會,隨著律師業的逐漸壯大,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律師管理制度出現了掣肘之弊。如何增加律師機構、擴大律師隊伍成為律師業迅速發展以滿足社會需要的重大課題,這個思考,讓北京市律師協會以開拓的理念大踏步地進步,在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律師協會中,北京市律師協會始終是擁有個人會員人數最多的行業協會,其成長模式也成為律師管理的旗艦式典範。
鄧公南巡 律師行業大發展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為中國律師事業帶來了「又一個春天」,受講話精神鼓舞,北京再次率全國之先開展進一步的律師工作改革。
1992年8月27日,北京市司法局下發《關於深化律師工作改革的意見》(試行),動搖了「律師是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觀念,恢復了律師作為社會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律師事務所作為社會法律服務中介機構的一般屬性。
《意見》通過後,很短的時間裡,北京律師就在金融、證券、投資、貿易、信託、公司、保險、邊貿、招標投標、稅收、商務、房地產、融資租賃、海商海事、知識產權、涉外仲裁、破產清算、股份制改造、新經濟開發區和科技園區開發、參與立法和專門法律課題研究等領域發揮了明顯的作用,填補了北京律師服務領域的多項空白。
1993年3月22日,司法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先後確認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對外經濟律師事務所等24家律師事務所具有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資格。
1994年3月1日,北京市司法局批准了北京市第一家以合夥人共同申請成立的律師事務所--北京市國證律師事務所成立。
1994年4月15日,市司法局批准了三家以個人姓名命名的律師事務所成立。
自此,北京市律師執業機構具有了合作制、合夥制、個人所三種形態。律所數量也大大增加,僅僅1992年到1994年的三年中,北京律所達到206家,至1995年年底,北京律師機構增加到235家,律師從業人員發展到3,500人。
這一時期,北京律師業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面。1992年以來,幾乎律師業的所有新拓展業務都是由北京律師首開紀錄的:股份制發行、A股、B股、H股上市;大量的房地產法律事務 、商品房銷售、銀行按揭;融資租憑項目;期貨經濟活動糾紛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造等等。
改革開放大潮更是促成了優秀人才向首都律師行業的大匯聚。中央機關及國家行政部門有法律資格的幹部、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外地的律師精英、海外歸來的法律人士,大家不約而同的匯聚北京。北京律師業以迅猛的發展規模、敏銳的職業觀察力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體驗者和見證人。
1995-2014 律師制度深化改革 律師助力首善發展
在北京律師制度恢復重建歷程中第二個重要的會議要召開了。
1995年,第四屆北京市律協在全國律協中率先實行全部由執業律師擔任領導職務的改革。武曉驥,當選為北京市律師第四屆會長,他是中國第一位執業律師擔任律協領導的人,而在此之前的第一至三屆北京律協的領導,均都由行政機關官員擔任。這個轉變,是深化律師工作改革的重大步驟,對於建立司法行政管理與律師協會行業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時任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的賈午光見證了這一重大事件,他回憶道:「這一首創性的重大突破把北京市律師協會正式推上了行業自律管理的道路。同時,它極大地促進了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有一批優秀律師和知名律師事務所正是乘著這樣一個東風開疆闢土,建功立業,成為行業當中的領軍者」。
從中國第一架飛機租賃到中國第一個反傾銷案申請,從中國第一支A股到創業板,北京律師承辦了諸多中國第一,贏得了同行的關注和社會的廣泛讚譽。在20世紀90年代,在承辦大量刑事、民事、經濟等案件的同時,北京律師亦涉足有關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各個層面,為發展市場經濟提供了大量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從國家政治領域和人民生活中逐漸淡出,市場經濟日益加速發展,國家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設步伐穩步發展,進入21世紀的北京律師,憑借其高水準的專業素質和承辦各種新型法律事務的能力,尤其是對依法治國的高度理解,開始積極參與國家和北京市的立法工作,並對法律實踐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促進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此外,在拓展高端法律市場、開創高端法律服務的同時,北京律師堅持關注普通民眾的法律需求,傾聽民聲,排解民憂。
2002年4月,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將政協九屆四次會議的15項政協提案轉交北京律協,請律師分析提案的可行性;
2008年,北京律師為「奧運」提供志願服務和法律幫助;
2009年,北京律協開通公益法律咨詢熱線,由專業律師為市民解疑答惑;
2013年「7.21」暴雨發生後,北京律協組織相關領域律師,上報了近四萬字《關於「7.21」特大自然災害相關法律及建議的報告》,為市委、市政府開展善後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隨著國際貿易往來的日益增多,中國作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一員,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本土化的國際貿易律師團隊,經過35的發展,也已成為中國企業突出國際貿易戰重圍的衛兵,他們代表中國政府和企業參與世貿組織及國際貿易談判和爭議解決事務,積極參與反傾銷、反補貼、WTO爭端解決、跨境貿易救濟等領域的案件,極大維護了中國民族產業的合法權益,保障了民族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中國企業在應對國際貿易糾紛中爭得應有的一席之地。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另一前沿陣地--企業出海投資收購領域,中國律師衝鋒陷陣,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據統計,目前北京已有百位以上從事國際貿易法的「三懂型」律師。現任北京律協會長的張學兵講道,「他們懂外語、懂法律、懂經濟,洞悉國際貿易體系的法律和法規,深諳中國相關行業、產業的運行規律和價格構成,善用世貿組織法律機制反制貿易保護主義。不少企業家都感慨,在對外投資收購過程中,最大的保護神就是律師。」
經過35年的發展,截止到2014年10月底,北京市執業律師人數達24,276人,其中專職律師22,503人;律師事務所總數達1,893家。
在國家發展與歷史轉折點上,北京律師肩負使命,不負眾望,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用律師的專業精神與職業操守,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呼吸,為維護首都和諧穩定,為深入推進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畫就一幅屬於北京律師獨有的壯美圖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