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香港證監會昨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12個月,本地持牌法團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交易總額為4,680億元,按年跌8%。佔市場最大份額的10家公司,佔整個市場79%的份額。單計該10家企業,在其各項產品種類中,結構性投資產品佔42%的成交,達1,560億元。掉期及回購交易佔26%,數額為970億元;定息產品佔20%,金額為750億元,上述三項產品類別,已佔去整個本港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88%份額。
人民幣掛u產品交易第二多
結構性投資產品中,包括了股票掛u累計認購/認沽期權、貨幣掛u累計認購/認沽期權、其他貨幣掛u產品等,當中與股票有關的約38%,與貨幣有關的則高達28%。在貨幣掛u結構性投資產品中,交易額最大的為美元兌日圓(佔62%),第二位的是美元兌人民幣(佔24%)涉資150億元,大幅拋離第三位的澳元兌美元(佔8%)。
在銷售予個人投資者的定息產品中,58%為非投資級別公司債券,公司債券的銷量遠高於主權債券,主權債券僅佔交易總額的4%左右。在公司債券中,公司債券發行商的風險來源地主要來自內地及香港,分別約佔交易額的59%及22%。其他風險來源地包括台灣、俄羅斯及新加坡。
集體投資計劃仍是大多數參與投資產品銷售的持牌法團所銷售的產品。超過70%的公司,曾在匯報期內銷售集體投資計劃。有100家公司(主要為資產管理公司或投資顧問)呈報在期內只銷售集體投資計劃或對沖基金權益。
55家集體投資交易額增280億
集體投資計劃的交易額見上升,證監會認為,這顯示投資者對集體投資計劃的需求增加。在兩次調查中均有參與集體投資計劃銷售的公司中(101家公司),有55家在這次調查中表示集體投資計劃的銷售錄得增長,交易額合共增加了280億元。
在這55家公司中,有一家國際金融集團已佔去約一半的增幅,因為它在匯報期內推出新的基金和基金股份級別,吸引其客戶作更多的基金認購。有46家公司呈報,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集體投資計劃金額下跌,以致交易總額減少了90億元。
該213家持牌法團呈報共有52,420名客戶,曾投資產品交易(2012年:187家公司及54,675名客戶)。首十家公司呈報共有18,658名客戶,佔客戶總數的36%(2012年: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