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者:賣新公屋助上樓解財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為配合長遠房屋策略的10年建屋大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前宣布設立「房屋儲備金」,將今年政府財政儲備的全部投資收益即約270億元,全數注入儲備金。然而,不少學者形容,公營房屋建屋開支猶如無底深潭,直言面對29萬個公營房屋目標,270億元只是杯水車薪。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成員、經濟學者關焯照昨日表示,雖然政府設立「房屋儲備金」,但房委會面對建屋成本上升,要思考如何解決結構性財赤,如可以考慮向綠表人士出售新建公屋。

關焯照:樓市有泡沫 料長遠價回落

關焯照昨晨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樓價現時遠超市民負擔能力,主因是供應不足,但相信樓市有泡沫,樓價長遠會慢慢回落。他說,房委會面對建屋成本上升,要思考如何解決結構性財赤,可以考慮向綠表人士出售新建公屋,除了可增加收入外,亦可協助現有公屋戶踏上置業階梯。

另一名長策會成員李華明在同一節目上指,政府計劃增建公屋前,預先聲明部分單位售予區內綠表人士,可減輕地區阻力,但承認會減少輪候冊人士入住全新公屋單位的機會。

長策會成員、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建議,政府應每年為「房屋儲備金」撥備,否則10年建屋計劃只是空談。他認為,長策會報告中沒有甚麼賣點,提出「房屋儲備金」只是要顯示政府建屋決心,以及要爭取市民支持。他又建議,當局可以仿照私人機構參與居屋計劃的方式,由發展商提供土地,政府向發展商補地價,以便立刻釋放大量土地建屋。

王坤:外勞可保住屋需要

對於香港建築工人不足的問題,關焯照指,太多基建項目同時展開,出現人手短缺及「搶人」情況,近兩年人工成本上升至少30%。李華明表示,青年不願加入建造業,本地招聘不能滿足業界需求,社會應對輸入建造業外勞的建議進行理性討論,建議房屋署輸入外勞。王坤亦認同,適當輸入外勞可保障住屋需要。

相關新聞
習主席提出:推進「一國兩制」三必須 (圖)
對澳提四希望 鞏固發展好局面 (圖)
習近平向澳門特區提出四點希望
崔世安:全面正確理解貫徹澳門基本法 (圖)
要求駐澳部隊維護「一國兩制」 (圖)
囑駐澳機構促進各界大團結 (圖)
會主要官員 習提四要求
主席勉澳學子增民族自豪感 (圖)
特稿:學生難忘:主席手掌好厚好暖 (圖)
特寫:少時愛看《水滸》 《三國》
彭麗媛遊鄭家大屋 「唔該晒」謝接待 (圖)
習近平為濠江發展指明方向 (圖)
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 (圖)
習主席弦外有音 「依法治港」勢強化
港各界挺「一國兩制」要「三必須」
港人冀借鏡 增強國教
旋風訪澳日半 參加15場活動 (圖)
濠江各界:習講話指引今後工作
澳回歸15年展「一國兩制」優勢 (圖)
鄧公「光輝歷程」圖片展今澳門綜藝館開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