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到西餐廳用餐,幸運的話可以見到主廚出來同客人打招呼。對比之下,中餐館的「廚房佬」彷彿神龍不見首尾,十分神秘。米芝蓮效應下,愈來愈多高級中餐廳要求大廚們「入得廚房,出得廳堂」,除了主動與客人溝通外,還要識得控制廚房成本,設計菜單,甚至同媒體搞好關係。在人人愛美食的年代,這類文武雙全的廚師市場需求龐大,視乎「出名程度」,月薪可達近20萬。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 易 文
張偉文 圖
80後廚師黃贊奇中五畢業入行,自嘲讀書麻麻的他,對文職毫無興趣,愛烹飪純粹因為可以發揮畫畫功底和天馬行空想像力,讓菜式和味道多點變化。
廚房工作講求實戰經驗,黃贊奇從月薪幾千元的「打荷」做起,試過在悶熱的廚房連站18小時,午夜才收工。不過,飯店廚房分工很細,新人可能只會其中一項,學到的較有限。事業去到樽頸,黃贊奇決定到廚藝學校進修。
回校深造口才公關技巧
2005年,23歲的黃贊奇通過中華廚藝學院「一試兩證」技能考核測試,獲馬哥孛羅酒店聘用,月薪升到一萬多元。當時有記者問他職業目標是什麼,他脫口而出,「希望有一日成為國家特級廚師」。
九年後再接受採訪,眼前的黃贊奇已是新鴻基地產旗下一間私人會所的總廚。總廚是整個廚房的靈魂人物,對很多人來說,做到這個職位可算攀到職業巔峰,社會地位高,收入可觀。唯獨黃贊奇「不懂知足」,每星期硬要抽出整整一日回母校再深造。
進修的目的不是別的,正正是不想周星馳電影《食神》裡的一幕變成現實。電影裡,有廚藝高超的大廚因長得醜痛失「至尊名廚」,理由是,「作為一個廚師,應該考慮到食客最細微的心理」。
劇情雖無厘頭,但黃贊奇認同,代表飯店廚房最高水準的主廚見到客人語無倫次,印象掃地是不爭事實。進修目的之一是訓練口才,包括媒體公關技巧,除此之外,還要學習製作異國料理。
學習外國料理吸取靈感
做西菜與中廚有何關係?在黃贊奇看來,中菜一向重視味道多過創意,好比國人讚美廚師手藝好,一般會說「味道真棒」,而很少說「擺盤很漂亮」。但來來去去那麼幾種做法,再美味的菜餚也會吃厭。
要增加新鮮感,理論上可選用昂貴的燕翅鮑參、龍蝦等改變食材組合。然而考慮到營運成本,食材成本一般只可佔定價三至四成。換言之,一道100元的菜,食材要控制在40元以內;食材貴了,定價相應提高,市場未必能承接。相較之下,加入異國元素代價不高,還可因應季節和時令發揮想像,創意空間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