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首個大屠殺公祭日港舉行圖片展


放大圖片

--牢記守護歷史真相的責任

今年的十二月十三日是中國內地以及香港的首個南京大屠殺公祭日。中國內地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而在本港,官方除了在海防博物館舉行悼念儀式之外,同時也舉辦了圖片資料展,以使本港市民能夠更加直觀和立體地了解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原貌,加深對戰爭殘酷性的認識。這在香港亦是第一次。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據悉,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透過文字及圖片闡述南京大屠殺的背景及經過,讓公眾認識戰爭的殘酷,避免歷史重演,並在悼念死難者的同時,牢記守護歷史真相的責任。

呈現完整的歷史背景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軍攻陷南京,展開了大規模屠殺行動。香港海防博物館自(十二月十三日起至明年一月七日舉辦「南京大屠殺圖片展」,讓市民進一步了解這段近代中國歷史的真實面貌。

今次展覽的一大特色便是呈現出完整的歷史背景。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國勢日衰。自中日甲午戰爭及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逐步發展成為亞洲強國,並積極部署侵華。一九三一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迅速侵佔東三省,次年又發動「一二八事變」,成立偽滿洲國。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戰爭即全面展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相繼淪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最終失守,日軍在連續六個星期,屠殺了三十萬以上的戰俘和平民,史稱「南京大屠殺」。而宏觀歷史背景的資料也在展覽中得以體現。

例如,今次展出的圖片之中,有中日兩國有關「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的中日兩國語言的文本圖片。「二十一條」乃是在袁世凱時期,中日兩國簽訂的協議,根據協議,日本可獲得中國大量的政治、經濟利益。這一條約的簽訂在當時的中國被看作是國恥。從某個意義上說,戰爭的爆發並不是一時的突發事件所導致,而是近代化以來擴張與抵抗之間的張力徹底崩解的結果。

日軍暴行的全面展示

圖片展覽的重中之重乃是日本軍隊在南京實施的暴行圖片。這類圖片資料,不少至今看來都充滿了血腥和殘暴之感,以至於康文署在展覽通告中都提醒市民:某些圖片可能引起不安。從中可見,當年日本軍隊的殘暴在今日文明社會,實在是不能夠被接受和容忍。

根據今次展出的圖片,在南京被日本軍隊殺害的中國人,有不少是在戰前維持南京治安的警察以及已經解除了武裝的中國軍人。日本軍隊對這些中國人頗為疑懼,採取了完全化的肉體消滅,從而製造了一起起慘案。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南京保衛戰結束之後,被俘的中國軍人並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當時的日本大本營甚至直接下達命令,認為不必將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視為戰俘,更是為日本軍隊當時的虐殺行徑開了綠燈。所以,圖片中所展示出來的畫面,日本軍人成建制、有組織地押解已經解除武裝的中國軍警並加以殺害,並不止是某一個日本師團或是部分不受軍紀約束的軍人的個人行為,而是整體意義上的國家行為。

掃射、活埋、扔入長江之中,都是日本軍隊當時殺害中國軍民的方式。不得不提到的是所謂的「百人斬」。兩位日本軍官為了比賽殺害中國人數量的多少,用軍刀殺害了二百多中國人。這種慘絕人寰的做法,在當時軍國主義氛圍濃厚的日本,二人反而被視為英雄。不僅如此,媒體也以正面的取態對二人的行為大肆宣揚。時過境遷,當年的暴行實施人已經成為人類文明的公敵。百人斬中的兩名日本軍官已經被處決。當年用以大肆宣揚的日本報紙,反而成為了控訴這種殘暴行徑的鐵證。不過,近年日本右傾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百人斬後這一事實也被一部分日本右翼勢力以及當事者的後代所否認。他們甚至在日本起訴在戰時報道這一事件的《朝日新聞》,訴其誹謗與不實。雖然訴訟最終失敗,但是這一苗頭頗為值得警惕。

守護歷史的國際努力

回顧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則不能夠忽略在當時以及戰後,國際友人對這一事件的還原和記錄。事實上,南京大屠殺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亞洲戰場上最為嚴重的戰爭與反人類罪行。對這一歷史的正確態度,實質上也是人類文明在面對自身苦難時應有的態度。

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在當時便已經引起了國際善良之士的憤怒和譴責。在今次圖片展中,有一張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和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部分成員的合影。國際安全區是南京大屠殺發生時期,為了保護中國平民生命安全而由國際人士設立的區域。當時,大量為了逃避日本軍隊無差別殺戮的中國平民進入安全區避難。雖然,日本軍隊一次次進入安全區進行搜捕和殺戮,但是安全區仍舊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不少中國人的安全。不少在安全區工作的西方國家人士,其日記、隨筆、影像資料,都成為了控訴日本軍隊暴行的鐵證。

二戰之後,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也在反思戰爭。今次圖片展中,也列舉了日本民間為了還原南京大屠殺歷史而進行努力的日本友人。例如最早進行南京大屠殺研究的日本學者、早稻田大學教授洞富雄;自費前來中國進行大屠殺歷史調查的日本媒體記者本多勝一等。他們寶貴的努力構成了國際和平力量守望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的日本,為了守護和平主義的國家基礎,包括東京大學教授小森陽一、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等人在內的知識分子,組織了捍衛《日本憲法》第九條的團體「九條會」,以維持日本永久放棄戰爭發動權、反對修憲的格局。

不少參觀展覽的本港市民表示,自己是透過今次展覽,近距離以圖片形式了解到南京大屠殺的一些細節。對戰爭的反思、對受難者的悼念,是為了永遠告別戰爭,為了銘記歷史,也為了兩國世代友好與永久和平。

相關新聞
動漫+考據 不一樣的成語故事 (圖)
書評:時尚解剖學 (圖)
簡訊:蔣方舟做客南開自稱「老了」 (圖)
書介:2015唐立淇星座運勢大解析 (圖)
書介:Barbra Streisand: Steve Schapiro and Lawrence Schiller (圖)
書介:空洞的十字架 (圖)
百家廊:松鼠的板栗 (圖)
翠袖乾坤:廣東歌已死
跳出框框:聖誕節名存實亡
琴台客聚:乙未誰人犯太歲? (圖)
生活語絲:風華絕代王丹鳳
思旋天地:「聖誕鐘,買匯豐」?
網人網事:電視的憂傷
首個大屠殺公祭日港舉行圖片展 (圖)
金陵古城抗戰遺跡多 (圖)
三年零八個月的幽暗歲月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