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方健儀(左一)認為手作品較個人化,亦能表達心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由剪裁、磨邊、縫線、打孔直至完成一件「自家製皮革品」,快則需要數小時,慢則或需數天,只為製作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換來伴侶的甜蜜一笑。聖誕節倒數兩天,不少年輕男女把握時間,到皮革工作坊一展身手,有負責人表示近兩個月的學員數目上升兩三倍,亦有導師指不少學員也是製作簡單皮具作聖誕禮物之用。
刻伴侶名字 作品更個人化
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BEIS」皮革工作坊,店內有不少學員正在拿着鎚子、針線及剪刀埋頭苦幹,其中一名導師、前主播方健儀亦在店內,她表示臨近聖誕節,很多年輕男女喜歡到工作坊製作手作品,再壓上伴侶的名字,送贈對方。方認為,自製的手作品較個人化,亦能表達心意。
卡片套花3小時「搞掂」
對於熱門的手製皮革禮物,方健儀指學員大多也會選擇實用性較高的製品,例如銀包、卡片套及零錢包,而一個簡單的卡片套只需約3小時便可以完成。她稱,女學員的比例較多,而且通常也是「一支公」來,相信是秘密來製作禮物送給伴侶,希望製造驚喜。
被問及為何手製皮革品會成為送禮之選,方健儀認為,「我猜最大的原因也是不想和別人『撞』,女士都怕『撞衫』,所以銀包及袋也想特別點。」她笑說,「若是製作一個腰包給老公,別人讚美他的腰包時,他也會指是老婆自製的,感到自豪。」方健儀認為,手製皮包既特別又有心思,因為設計及顏色也是送禮者精心挑選的,而送禮者也希望對方收到禮物後感到其心意。
該皮革工作坊的銷售及市場經理Catherine表示,11月及12月的學員數目比之前上升兩三倍,相信大多學員也是為聖誕節禮物作準備。她又指,更有學員是從外國到來,希望能製作一個皮手袋送予母親,表達心意。
另一皮革工作坊「Takecare」主要經網絡銷售產品,最近也趁着聖誕節「搞搞新意思」,讓大家重拾Boxing Day才拆禮物的歡愉。工作坊創辦人之一的Geoff表示,工作坊售賣的皮具由他們設計,然後再由社區中心的家庭主婦及復康人士親手縫製,讓他們有自力更生及改善生活的機會。
適逢聖誕節臨近,Geoff表示他們正舉行「聖誕禮襪物密蜜送」服務,「我們會將禮物放入聖誕襪中,並用皮圈及密碼鎖鎖上,所以對方收到禮物後並不能即時拆開,直到26號Boxing Day午夜零時,我們便會把密碼短訊傳至收禮人的手機。」他指,聖誕節是銷售高峰期,11月及12月分別也比之前每個月的生意額約多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