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機」對決:「達芬奇」欠現場感 「醫輔」機械人勝一籌


放大圖片

■劉雲輝(右)介紹指,「子宮定位手術機械人」代替輔助醫生進行子宮定位,減少醫護人員的投入。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部分大型醫院會採用「達芬奇機械臂手術系統」,讓醫生施行不同類型微創手術,帶來更精確、靈活的操作,然而,該系統也存在成本高、手術時間長、操作訓練需時等問題。劉雲輝直言,有部分前線醫生更反映,系統需要以遙距操控進行手術,欠缺對病人的現場觸覺及細微的手術質感,或影響臨床判斷及手術質量,「所以不少醫生慢慢發現到,小型的醫療輔助機械人可以是另一新方向。」他指醫療輔助機械人可節省醫生人手提升效率,但操刀權仍由主刀醫生直接負責,讓手術能更人性化,加上易於操作且成本低廉,可望為大中小醫院打開一道更廣泛應用的新窗口。

遙距操作 所費不菲

劉雲輝介紹指,達芬奇系統主要分操控台和機械臂兩部分,醫生須以遙距操作,透過手術操控台展現的立體、高解像清晰視像,觀察病人的患處,繼而操控機械臂為病人執行切除、修補和縫合等動作,適用於前列腺切除手術、子宮切除等複雜的微創手術。

不過,他坦言,該系統所費不菲,價錢達2,500萬港元,大型醫院僅能購入一套至兩套,中小型醫院更難以負擔,要有效普及挑戰重重。

彌補不足 節省人手

他又引述醫學界有意見反映指,此系統仍有不少未盡完善的地方,由於主刀醫生要以遙距操刀,不能直接用手操控機械臂及接觸病人的患處,未能通過臨床的現場觸覺及手術細微的質感作出判斷。另外,以該系統進行手術時間較長、對醫生操作訓練要求高、訓練需時等問題,也備受醫學界關注。

而以醫療機械人輔助手術或能彌補上述不足。劉雲輝指,當主刀醫生與機械人相輔相成投入手術過程,後者能支援特定工作,節省輔助醫生人手,前者則可通過手術細微的情況,作出專業判斷,令手術有效率且人性化。他又提到,醫療輔助機械人亦有體積較細小、易於操作及成本較低等優點,具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記者 鄭伊莎

相關新聞
機械人革命之「鐵」手回春 (圖)
輔助懸壺濟蒼生 (圖)
兩「機」對決:「達芬奇」欠現場感 「醫輔」機械人勝一籌 (圖)
任重道遠:港產醫用機械人 試用期後急「退休」
重掌「活力」:「希望之手」借念力助中風者復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