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搞生態就不能算小賬,徐州的生態文明建設,一是提高標準,二就是改變理念,這些都要捨得花錢,甚至犧牲一部分擺在眼前的經濟利益」。
自2006年從昆山市委書記調任來徐州,出生於徐州的曹新平已在家鄉工作了8年多,這8年多來,曹新平最費心的事情,就是徐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剛成立的徐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就是曹新平一手促成的。
「徐州這樣一個老工業基地,再不搞生態修復,環境就被糟蹋光了」,曹新平說。事實上,早在2006年調任徐州之初,曹新平就把徐州的生態轉型提到了戰略性高度。
「發展是為了讓人民幸福,但什麼東西能讓人民幸福呢,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曹新平說,「沒有好山好水好空氣,再怎麼發展,幸福都是一句空話」。就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曹新平開始給徐州的生態文明建設算起了賬。
一方面,徐州投入大量財力修復採煤塌陷區,像主城區的九里湖、賈汪的潘安湖,都是生態修復出來的城市綠肺。「搞生態修復就要捨得花錢,現在花了點錢,城市的水面多了,環境的改善是無價的」,曹新平說。
修復採煤塌陷區外,曹新平算的另一筆生態賬就是湖邊的土地怎麼用?「比如雲龍湖周邊的幾千畝地,如果賣給開發商,那就是20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但我把這些最好的地都拿來做綠化做公園,留給老百姓。短期來看,我們損失了一大筆財政收入,但長遠來看,我把湖完整地留給了後人,綠地和公園多了,城市也在增值,搞生態就要算大賬,算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以後的賬」。
「發展帶來的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生態。公園多了,綠地多了,空氣好了,鍛煉的人就越來越多,生態是全民共享的免費資源啊」,「若干年後,徐州人會知道,我們這代人為這個城市留下了千年的生態基礎,那我們就算沒白幹了」,曹新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