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元一「今日香港」裡,我們須特別留意一些恒常議題,如貧富差距、住屋問題等,並深入探討其發展歷程、相關持份者的觀點,以及政府的回應。故此,同學在應考時,宜先找出背後所屬的恒常議題,就能更準確地回應題目的要求。
「文物保育」難離「發展」「保育」
就以沙中線土瓜灣站的考古發現為例,便涉及到「文物保育」這個議題,而常見的討論重點,為「發展」與「保育」的爭議,當中位於擬建土瓜灣站大堂的宋元古井J2和晚清民初引水槽,其「先遷移、後重置」的方案,最為受人關注。
首先,從經濟角度來說,政府提出的保育方案,包括部分或整個拆遷重置,以及不同程度上的原址保留,相關的造價差距甚大,如拆遷重置估計須用1,000萬元,但採用原址全面保育,連同其他確定原址保留的遺跡,工程費用則將超支54億。港鐵亦有指出,若要原址保留古井J2和引水槽,沙中綫鐵路工程會進一步滯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專業聯盟對於保育開支的質疑,政府所採納的「1,000萬元」方案,未有計入成本逾億的古井重置開支,而原址保育的費用,主要為承建商的索償賠款,其中與保育相關的成本則約為兩億至3億,兩者的支出相若。
古諮會角色勿忽視
另外,在保育方面,同學亦須留意古諮會的角色,它作為就文物古蹟事宜向發展局提供意見的法定組織,在討論沙中線保育問題上,應優先考慮文物價值,而其最終決定以人手拆除再重置,更為有助了解歷史。可是,坊間卻有不少人質疑,古諮會建議拆遷重置,是配合政府以最低成本進行保育,而且不會為鐵路工程帶來額外延誤。
由此可見,同學在答題時宜先找出其所屬的單元及恒常議題,便能更準確地掌握題目的要求。 ■馬燕雯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中文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
延伸閱讀:
1.《沙中線保古井 或共超支54億》,香港文匯報,2014-11-21,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21/YO1411210007.htm
2.鄧聰:《沙中線考古的危機與機遇》,http://www.amo.gov.hk/scl/pdf/threats_b5.pdf
3.《沙中線古井 保育大陣仗》,香港文匯報,2014-05-29,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5/29/ED1405290029.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