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北京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北京昌平:砂石坑變花海 全市首座花園式再生水廠運營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 記者 郭洪波) 2014年十一假期,昌平區十三陵鎮昌赤路七孔橋東側,每天都車水馬龍大堵車,市民蜂擁而至參觀遊玩。原來這是一片近千畝的花海景觀,曾經荒蕪的砂石坑已完全看不出模樣。

「這個地方原來是十三陵水庫的洩洪區,但自打1988年後,即使日降雨量達100毫米也一直無水流過,後來因砂石盜采形成了大沙坑。」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昌平區將該砂石坑列入平原造林工程,通過場地平整、置換客土、土壤改良等手段,墊上30厘米厚的好土,打造成適宜種植的土地。

考慮到這裡是洩洪區,不宜栽種高大喬木,造林樹種以黃櫨、金葉榆等低矮喬木和花灌木為主,同時於2014年6月份人工栽植了波斯菊、鼠尾草、鳶尾等花卉,形成了壯麗的花海景觀,昔日的砂石坑告別了塵土飛揚。

從2011年開始,昌平在北京市各區縣中率先開展大規模平原造林。先後完成了11.6萬畝造林任務,2014年實施了3.2萬畝綠化造林,到2015年底完成全部15萬畝平原造林任

務,昌平將新增平原綠地100平方公里,占平原總面積的近20%。

目前,昌平成功創建了國家衛生城區和國家生態示範區,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4.5%、林木綠化率達到了66.2%。

該區還制定實施了「美麗昌平行動計劃」、城鄉風貌與大地景觀規劃,協調推進山區和平原、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生態建設,打造以濱水森林公園等為標誌的城鄉景觀節點,強化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生態價值和景觀功能,推動大地園林化、生態景觀化,營造舒適宜人、富有魅力的城鄉風貌。

未來科技城再生水廠投入運營

2014年9月,未來科技城再生水廠投入運營,標誌著本市第一座「花園式」再生水廠誕生。這座「花園式」再生水廠,最大日處理量達8萬立方米,綠化率高達40%,將包括昌平區北七家鎮和未來科技城在內、總共46.98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污水統一進行回收處理再利用,徹底解決昌平南部地區污水直排問題。

未來科技城再生水廠將進行污水處理的23個池體和設備全部置於地下或半地下,池體上面加蓋20厘米厚的混凝土「蓋子」,污水處理的全過程在地下一個個密閉的池內悄然完成,不僅有毒有害氣體不會揮發擴散到空氣中,而且各個池體地面以上部分還被修建成噴泉、魚池,種植花草樹木,廠區建有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花園般的環境讓人很難與污水處理廠聯繫到一起。在水污染減排方面,天通苑兩污水處理站工程由日處理13,200噸提升至18,000噸,已於2014年4月正式投運。

不僅大型污水處理站加緊建設運營,昌平區目前已有86個村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站,每天減少8,765噸污水直接排放,村裡的生活污水可以實現達標排放。

昌平實施污水處理三年行動計劃,投資了90億元,推進馬池口、百善等再生水廠建設,加快溫榆河等主要河道水系環境治理,大幅提高節約用水、污水處理和水循環利用能力,到2015年底全區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

2014年,昌平已對興隆口溝、回龍觀河等9條河道開展了綜合治理,總長達61.4公里。治理後,這些河道的防洪設計標準將從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9條河道中,溫榆河(北沙河段)、興隆口溝、塘猊溝3條河道已基本整治完成,截至日前,昌平已累計完成河道生態治理10公里,清淤40公里。

北京昌平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說,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北京昌平區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建設美麗昌平。圍繞構建「平原綠網、城市綠景、山區綠屏」三大生態體系,高質量完成平原造林任務,形成景線連接、成帶連網、獨具特色的平原生態景觀;高標準建設景觀亮點,打造舒適宜人、極具魅力的城市休憩空間;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加快構築山區生態屏障;深入推進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狠抓大氣污染防治,切實提高空氣質量;努力營造了一個宜居宜業、群眾滿意的城鄉環境。

相關新聞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一張藍圖繪到底 通州新騰飛! (2015-01-14) (圖)
北京昌平:砂石坑變花海 全市首座花園式再生水廠運營 (2015-01-14) (圖)
北京昌平:打造24小時在線政府 居民訴求5天內有回應 (2015-01-13) (圖)
2014北京蠻拼的新年再出發 (2015-01-0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北京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