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姚嘉華)特區政府政改第二輪諮詢正式展開,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者陳弘毅提出「白票守尾門」、「綑綁名單制」等建議,引起社會討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昨日表示,「白票守尾門」或「綑綁名單制」在執行上或許會跟學術討論上有分別,實際上會難以執行,而選舉是選賢擇能,用白票否決候選人恐怕是本末倒置。
易變「諗辦法拉倒候選人」
陳勇昨日分析指,選舉是選賢擇能,但「白票守尾門」的方法卻有點本末倒置。因為一旦用白票來「守尾門」,將來的選舉文化就會變成「諗辦法點樣否決或拉倒候選人」,而不是積極揀一個適合的候選人出來。
他又表示,民主選舉是大多數人贊成,而非要全部人贊成,「用『剔』好過用『交叉』。」認為是否過半數支持才可出閘,才是積極的想法。
陳弘毅的「白票守尾門」方案又提到,如投「白票」的選民超總數的百分之五十,選舉將無效,提委會需另選一名「臨時特首」填補空缺。陳勇認為,這會出現一個「甚麼都做不到」的臨時政府,不利特區政府未來施政。
陳勇同時贊同,負責「守尾門」的不應是香港市民,而是中央政府,強調香港的政制發展亦須得到中央的認同。「就算不考慮中央,亦要考慮香港市民。」陳勇表示,現時不論左中右的政治團體、各界人士,均似乎不太贊成此方案,故認為現時繼續討論下去,作用不大。
「綑綁制」或零「出閘」
至於「綑綁名單制」,陳勇同樣認為操作上有困難。他指出,如有人不滿「綑綁名單制」中某位候選人,就會不斷否決,最終可能會導致沒有一張名單能夠「出閘」。故他表示,「綑綁名單制」在操作上有實際困難,有一定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