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就聽聞鹿頸濕地綠地紅林、漁塘鷺鳥,景色怡人。早前途經附近地帶,更是被沿途樹林倒影的動人情景深深吸引。近日,終得閒暇,前往實地,飽覽美景。
鹿頸,因位於山脈的頸部而得名。其位於新界東北,毗鄰邊境禁區沙頭角,亦能輕易遠眺至深圳鹽田區。因臨近海岸,常受海潮影響,當地的禾稻等農作物生產不佳,且由於鄰近邊境,位置偏遠,鹿頸至今仍未有大型開發。但地處鹹淡水交界形成的沼澤環境使其保留大量淺灘與濕地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多種雀鳥於此覓食,而近岸茂密的紅樹林更是不少鷺鳥的棲息地,充滿野生大自然氣息。
前往鹿頸可以選擇搭乘東鐵線至粉嶺站,於出口C粉嶺名都小巴總站,搭乘綠色新界專線小巴線56K至鹿頸小巴總站,直達鹿頸村村口,車程約30分鐘。喜好步行細賞沿途景致的朋友亦可以選擇從沙頭角公路進入直達鹿頸的鹿頸路,起點不遠處便是沙頭角禁區管制站,經過幾間車場之後,路側即為淺灘,許多人喜歡於此拾貝殼及玩耍。順着鹿頸路沿岸而走,途經濕地、漁塘以及海岸,過程中可盡賞都市罕有的紅樹林及海灘風光,近距離欣賞白鷺的生活動態,令人心曠神怡。此外,在紅樹林中亦可發現一些常見的海灘動物如彈塗魚以及招潮蟹等。
除了濕地、紅樹林、鷺鳥之外,大片搖曳的蘆葦草與古老的村落亦為秋冬時節的鹿頸增添一絲浪漫氣息。據當地村民敘述,鹿頸附近是由客家移民於十九世紀開始開闢。50年代,約有五百餘人於鹿頸村等附近居住,在東北地區來說,算是個大村落群。後來由於土地不足,而選擇往上游發展。現今耕地荒廢了,於是演變成一大片蘆葦地。遊人可沿着鹿頸路一路前行,順道走到雞谷樹下。從雞谷樹下旁的小徑,經過鳳坑村,再往岸邊小徑走。在那裡,即可近距離欣賞大片蘆葦在陽光下隨風搖曳的詩意景致,恍如置身於異域空間。
想要進一步探索古村、古屋的朋友,可沿鳳坑家樂徑繼續前行,一路行至沙頭角海東岸的古村「谷埔村」,即可看到村口的標誌性建築物--一間已荒廢的小學「啟才學校」。這間學校已有近 80 年歷史,現已變成拜關公的協天宮。學校門口的古井在50年前一直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