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許浩霖(中)與研究團隊,發現新的DNA,以了解動物進化。中大供圖
中大研究成果引國際關注 可應用農產防蟲水產養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垃圾會被拋棄,但有學者卻從被遺忘的「垃圾DNA」堆中執到寶!人體細胞內僅約1%至3%的DNA(基因)可組成蛋白質以決定細胞的結構,其餘九成多DNA遂被認定是「垃圾」,但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許浩霖及研究團隊首度發現,圍繞小分子RNA(microRNA)的DNA原來是無價寶。專家利用基因排序,發現這種新DNA可揭示不同動物的關係,未來更有望應用在農業生產、防治蟲害和疾病治療等領域,有關成果最近在著名國際生物學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引起國際關注。
科學家通常會用蛋白質或其基因,揭示生物體之間的關係,但僅約1%至3%的DNA有用,其餘90%多的DNA都一直被視為沒有實際功能的「垃圾DNA」。許浩霖指出,以往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將重點放在microRNA本身,而忽略了其附近的「垃圾DNA」,他發現研究團隊在2013年開始研究小分子RNA時,其周圍的DNA有不少相似機理,這引起了他的興趣,最終利用基因排序,證實了圍繞小分子RNA的DNA大有用途。
推算人類近親品種演化
許浩霖和團隊利用這種新發現的DNA,比較人類及黑猩猩、大猩猩、婆羅洲猩猩、普通獼猴中的DNA,並成功推算人類與其近親品種的演化歷史,例如人類的最近親為黑猩猩,其次為大猩猩、婆羅洲猩猩和普通獼猴,成功揭示不同動物之間的關係。許浩霖補充說,新DNA提供了更準確的推算方法,有助科學家了解物種之間的關係。
上述研究歷時約兩年,許浩霖分享指,最艱難的是要證明這種新DNA的存在,「我們發表研究成果時,有些人會質疑,為何可以這麼容易找到新DNA呢?於是我們要不停進行基因結構排序測試,例如在昆蟲、線蟲,以至人類等進行相關實驗,證明的確有這種新DNA。」他又笑言:「這次的發現是非常幸運。」
研新DNA助人類治病
這個研究成果對於了解生物關係僅僅是個開始,許浩霖指,團隊將會進一步了解新DNA如何在身體內發揮作用,揭示這些DNA的功能。他又指,新DNA將成為不同領域的研究目標,「一旦我們解開了它在細胞中的機理,其應用將會非常廣泛,例如對於農業生產、防治蟲害、增加水產養殖,以至新DNA對治療人類某些疾病是否有作用等,也是值得探討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