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逾百學者發表聯署聲明,冀社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框架下尋求民主發展空間。鄭治祖 攝
組「百人一匯」聯署聲明 倡各界「和衷共濟」建互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政改第二輪諮詢即將結束,逾百多位專業人士發起聯署聲明,促特區政府、政黨以至社會能釋出善意,找出溝通平台,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框架下尋求民主發展、優化的空間,若2017年普選無法落實,對香港的管治將會帶來極大危機,同時亦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定出有關政改框架是經深思熟慮,並存在許多合作空間。
昨日,「百人一匯」以中大經濟系客座教授宋恩榮、港大教育系前系主任黃錦樟、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前主席冼錦維、浸大客席副教授彭泓基、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趙雨樂等,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遞交有關聯署聲明。宋恩榮在會後引述林鄭月娥時表示,政府非常鼓勵中間發聲,態度正面。
集學界醫界政界170多人
聯署聲明中,一百七十多位人士包括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恩榮、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港大前校長鄭耀宗、徐立之、教育評議會副主席,醫學界如醫學專科學院創院主席達安輝、港大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皮膚科醫生陳衍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馬逢國,前立法會議員劉千石等,組成「百人一匯」,以倡「釋善意、 建互信、 促民主」及「和衷共濟」為宗旨,促特區政府、政黨和社會各界釋出善意,建立互信和溝通平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框架下尋求民主發展的空間。
籲議員釋善意找理想方案
團體同時亦呼籲全體立法會議員釋出善意,找出理想方案,讓香港民主發展多走一步,同時強調各方透過溝通,從而定出香港政制民主發展步伐,如在2020年立法會選舉前決定取消功能組別與否,或是在2022年前進一步將提委會民主化。
聲明亦表示,自「佔領行動」後,香港社會出現嚴重分歧,認為有關局面深藏管治危機,並強調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是民主進程中重要環節,若屆時未能落實普選,全港市民必蒙受損失,而特區政府管治更舉步維艱,故冀發起聯署聲明以建立各方平台,達至互信,並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框架下尋求民主空間。
趙雨樂:框架內容「豐富」非「落閘」
趙雨樂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框架並非「落閘」,他亦言其內容「十分豐富」,而且更存在很多合作空間,同時充分考慮到本港民主發展現實、政治格局及國際政治大氣候。
他解釋,根據外國經驗,小黨亦能發揮「關鍵小黨」角色,在聯合政府方式參與行政管治。他續分析,反對派亦可在當中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趙雨樂又認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定下的框架中,提委會接受較多候選人參與初選,在足夠透明度讓市民關注不同政綱,而且在其門檻中亦能使反對派躋身候選人之列,作為小黨亦能成為拉攏關鍵的小黨。
對於反對派質疑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政改的決定,趙雨樂坦言,現時有不少人將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框架邊緣化,甚至「妖魔化」,非常負面,他認為此等看法是對全國大人常委會的決定憑空想像,而且更抹殺中央為香港落實普選的善意,同時認為有關框架是經中央深思熟慮,並容許加以優化,故冀社會各界能加以正視。
宋恩榮:落實特首普選是里程碑
宋恩榮明言,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冀設立有關平台使各界,如「黃、藍絲帶陣營」可「和衷共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下尋求民主發展的空間。
他亦建議提委會方面應增加代表性,取消公司票轉個人票,而在其提名程序中能降低「入閘」門檻,如八分一至十分一等;同時在「出閘」方面採用提高不同政見者參選機會投票方式如「名單制」,至於投票安排上,冀能採用反映民意的投票制度,界定白票等。不過,他強調有關團體並無特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