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緊缺一直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過程中的軟肋。作為一個境內沒有大江大河大湖,地下水藏量也不多的特大城市,深圳在90年代,日缺水量達25萬立方米,與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起,被列為內地七大最嚴重缺水的城市。在1991年-1992年經濟騰飛之際,更因大旱天氣而導致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據經歷該場大旱的深圳人回憶,當時深圳境內不少河溪斷流,不僅工業用水,生活供水也嚴重不足。市區很多地方每天只能供水3小時,還有26個居民住宅區連續停水一周,一些正在發展期的工廠甚至被迫停產外遷。「當時很多人都怨聲載道,尤其是企業,他們看茞`圳水庫滿滿的食用水,便會質疑政府為何有水不讓他們用,要限水。」林旭鈿回憶,當年修建的東深供水工程主要是為香港供水,東江水順蚨瑐D流入深圳又流出深圳,只留下小部分供給深圳,「大旱之年更要保證香港用水,為此政府承受很大壓力。」
加建水庫 蓄水意識增強
「經歷過這場大旱以後,現在深圳對於水資源的儲蓄意識非常強。在土地緊張的情況下,深圳還擴大水庫建設力度,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公明水庫預計在缺水的情況下可以供給全市3個月的生活、生產用水。」林旭鈿指,充足的水資源供給可以讓一個城市引進一些更大、效益更好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