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巨人遺產 光耀未來


放大圖片

■李光耀的靈堂布置簡單,靈柩由白色及淺色蘭花點綴。美聯社

李光耀國策延續新加坡奇蹟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前日病逝,他50年前帶領新加坡獨立建國,在政治、社會、文教以至外交等層面定下的方針卓有成就,成為治國之本,打造新加坡奇蹟。新加坡已踏入後李光耀時代,但他留下的基本國策已成為重要的政治遺產,新加坡未來將循此基礎繼續前行。

新加坡《聯合早報》昨日發表題為《小國巨人的政治遺產》的社論,讚揚李光耀的功績。李光耀立國之初即堅持以英語為主要語言,以便打開全球經濟市場,同時平衡國內各族群利益。他同時主張小政府及開放型經濟,減少監管市場以吸引外資,但亦牢牢控制公共事業,建立今日新加坡完善的經濟體系。

洞察力過人 推動中星貿易

政治方面,李光耀巧妙設計選舉制度,使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能通過選舉抓緊管治權。他認為新加坡不適合兩黨制,由人民行動黨廣納精英階層,又提倡菁英主義。

外交上,李光耀運用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華人政權特質,加上個人洞察能力,周旋於強國之間,為多國元首所尊重,亦推動新加坡與中國1990年代起的大量經濟合作。李光耀的威權統治也帶來另一種外交成就,歐洲穩定計劃(ESI)訪問學人朱達表示,東歐亦向李光耀的管治手腕取經,讓當地統治者實行威權政治。

培養接班人 免人亡政息

李光耀給人另一感覺是「家長式」管治,雖然有人詬病,但亦反映他處處兼顧。以環境為例,新加坡由獨立之初的落後,演變成今日市容整潔、井井有條的綠色都市,正是當局多年努力的成果。

李光耀的名字與新加坡密不可分,但他一直嘗試培育下一代領導層,避免出現強人政治常見的「人亡政息」現象。他1990年卸任總理並由吳作棟接任,打開政權過渡之門,他的長子、現任總理李顯龍2004年接替吳作棟,完成第二次權力移交。這樣,新加坡通過按序演變,安然渡過李光耀今天的離世。

李光耀因應新加坡面對的情況,巧妙結合各種概念,建立今日的新加坡。這些基本國策與新加坡國家利益一致,相信它們短期內仍不易動搖,但《經濟學人》雜誌指出,隨着新加坡人口老化、移民漸增,加上年輕人比上一代更渴求自由和改革,李光耀奠下的政策長遠仍可能面對挑戰、迎來變數。 ■新加坡《聯合早報》/ 《經濟學人》/《政治家》/法新社

相關新聞
「德國之翼」折翼 墜毀法國150人全罹難 (圖)
廣東打港澳牌 接軌國際 (圖)
「基本法知識答問」專欄今起連載 (圖)
港千萬富翁5.6萬 兩成單身 (圖)
巨人遺產 光耀未來 (圖)
學貸走數1.7億 「擴展免審」最易呃 (圖)
劉兆佳:港青抱「本土」心態不利發展 (圖)
梁振英:前提有根本分歧 「視辯」無用 (圖)
酒樓停業監生餓死大龍躉 (圖)
沙頭角墟設購物城有難度 (圖)
如廁要計時 67%員工「劈炮」 (圖)
各界批港大包庇戴耀廷 (圖)
李國章:有教授不務正業累大學排名跌 (圖)
CY談競逐連任 「不排除任何可能」
公積金鬆貸 內地樓市吹暖風 (圖)
外媒:中國棄亞投行否決權現成效 (圖)
國家文物局將追索「肉佛」 (圖)
「伊斯蘭國」製化武 或襲英地鐵球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