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德國宣佈願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圖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左)和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出席發佈會。新華社
決策權不由一國掌握 終贏得更多成員加入
香港文匯報訊 據外媒報道,為了吸引多個歐洲國家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中國已提出放棄亞投行的否決權。報道指,中方談判代表近日向多個歐洲國家提出放棄否決權的建議,成功使得英國、法國、德國及意大利,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放棄否決權,意味着亞投行的決策權不會由單一國家掌握,這個做法與美國能夠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些重大決定的做法明顯不同。
中國政府提出沒有單個國家能夠支配亞投行決策權的提議,這一點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和世界銀行長期以來的做法大相逕庭。美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投票權均不足20%,但一些重大決策卻受到美國的支配,這種組織結構多年來一直受其他國家詬病。美國財政部官員對中國放棄否決權承諾的影響不予置評。
力爭消除外界擔憂
中國國內和外國官員都表示,迄今為止中國在亞投行事務上的進展標誌着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場罕見勝利;中國政府的精心籌劃使得亞投行對二戰以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形成了一場更嚴峻的挑戰。
除了放棄否決權外,中國政府還在力爭消除美國和其他國家對於亞投行透明度和治理的擔憂。負責亞投行籌建事務的中國官員金立群一直在華盛頓聘請退休的世界銀行職員,以幫助中國解決治理問題,並在西方國家中建立亞投行的信用。金立群聘請的首批人員中就有前世界銀行律師利希滕施泰因。
第一大股東地位非特權
金立群日前表示,截至本月底,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將超過35個。據幾位參與亞投行籌備事宜的中國官員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韓國和澳洲預計也將在本月底之前加入亞投行。他另外表示,中國不會欺負其他成員,而是會與他們合作,以求在所有決定上達成共識。他說,中國不會以老大自居,中國的第一大股東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和擔當。
一個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亞投行的投票權如何在創始成員中分配。方案之一是該行的大約27個亞洲成員擁有75%的投票權,其中每個亞洲成員的投票權或取決於其GDP規模。前述人士稱,非亞洲成員將擁有其餘25%的投票權。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如何安排亞投行董事會架構。在世界銀行和IMF,各成員有常駐董事代表,這些董事積極參與相關事務,對新項目、計劃和政策進行投票表決。這些董事對管理層形成制約。參與相關討論的人士稱,美國就一直敦促中國在亞投行董事會方面採取與世界銀行及IMF同樣的結構,但中方對此表示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