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跳出框框:人情味還在


蒙妮卡

如今免費報紙隨街派,年輕人只喜歡上網閱報,傳統的報業正在垂死掙扎。不過,一宗與報紙有關的地區小新聞,卻令我這個做了一世報紙記者的人感動萬分。原來,報紙式微,人情還在。

事發於倫敦北部一個小社區,報紙攤販阿星開業逾三十年,認識每一位來買報的客人。近年客人漸減,阿星生意清淡。這一天阿星發覺,習慣每早九點來買報的八十歲獨身老人彼得沒露面,阿星將他的報紙留起,中午時送上他家。

阿星久按門鈴,沒人回應。他聽到屋內傳出呻吟聲,於是撞門而入,發現彼得倒臥廚房地面,手部流血,動彈不得,相信他已臥地半日了。阿星將彼得急送醫院。

彼得留醫一周後出院。這宗好人好事新聞刊登在社區小報角落。其他讀者看到,可能覺得不足為怪,我卻感慨良多。

有兩種聯想:阿星是因為少人買報,沒生意,所以才記起彼得,才有時間送報上門。另外,像彼得那樣的忠實讀者,倘若一朝離世,買報紙的人更是買一個少一個了。

英國的傳統大報如《衛報》,厚厚地一大疊,傾注了無數新聞業精英的心血,現在可以免費索取 --只要在超市買夠五英鎊物品,不單送這份售價一鎊六十便士的報紙,還加送咖啡一杯。令人傷心的是,就算免費贈閱,伸手索取的人依然不多。每次在超市排隊付錢,總見到《衛報》默默地躺在收銀員旁邊,等待青睞。

想當年讀大學選修新聞系,雄心萬丈。三年級分科,棄選電子傳媒,自以為文字記者難度高,更具挑戰性。想不到,現在上網看新聞的人,寧願看動畫也不看文字了。

阿星的故事,令我百感交集,有點不堪回首。

相關新聞
平行線如何相交--羅蘭•米勒《親密關係》 (圖)
書評:沉溺的愛─川上弘美的《溺》 (圖)
「習近平經典引句」開拓視野,增加智慧 (圖)
書介:雞窩頭下的金頭腦 (圖)
書介:愛一個人 (圖)
書介:隱形邏輯--香港式建築極限 (圖)
書介:親愛的另一個我 (圖)
書介:平行宇宙──穿越創世、高維空間和宇宙未來之旅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龍的節 (圖)
琴台客聚:因材施教進退間
翠袖乾坤:新加坡重視女性
跳出框框:人情味還在
生活語絲:酷似朝鮮領導人
思旋天地:中國外交話語權擴大
網人網事:香奈兒的證明
行走馬鞍山,找尋香港採礦工業史的軌跡 (圖)
礦場的地理態勢 (圖)
馬鞍山礦石簡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