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大千作《雲泉古寺》
4月初,蘇富比、中國嘉德(香港)、保利香港三間拍賣公司同期舉槌,再次調高香港藝術市場溫度。雖然經歷2014調整後的2015年拍市前景尚不可預見,但是精品藝術品或工藝品的價值相信不會在市場的價格沉浮中迷失。■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圖:由拍賣公司提供
蘇富比中國書畫 情繫張大千
將於4月6日舉槌的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今次徵集逾300件近現代書畫作品。據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介紹,今季大部分拍品來自藝術家家屬的收藏,亦被提煉出幾個專題作介紹,其中包括張大千、本地文人畫畫家李研山等。
此次上拍的張大千畫作,橫跨畫家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創作路徑,橫向觀之,可見大千先生此一時期心境到筆端風格的演變。其中兩件潑墨潑彩作品《翠蓋雲裳香滿塘》與《雲泉古寺》,雖同為潑墨潑彩,但在技法和意境上卻呈獻出不同面貌。
《翠蓋雲裳香滿塘》今次是首現拍場,拍前估價為1,000萬至1,500萬元。該作創作於1965年,60年代是畫家從傳統跳到創新很重要的階段,此作正正體現了張大千該時期實驗性畫風的特點。專家介紹說,此幀作品張大千所使用紙張為「大風堂」製羅紋紙,紙張背面可見「大風堂」水印。畫作尺幅有6尺,無論畫面空間佈局抑或潑墨技法,都展現了將近70歲時的張大千在紙上大開大闔的氣魄。據介紹,這張畫亦是他當時在美國時贈送朋友的紀念品。
同為潑墨潑彩的《雲泉古寺》創作時間為1978年,和《翠蓋雲裳香滿塘》相差幾近10年,是張大千晚年爐火純青時期的作品。據張超群介紹說,1978年張大千在首爾辦大型展覽,此幀是作為其中一張重要作品參展,「原來以為是台灣企業家吳火獅所買贈予好友許勝發,但根據發現的新依據,原來此作參展時並沒有上款,只有簽名和年份,照此推斷,應當是吳火獅先生賣了此作,請大千先生在上面題款, 再送給許勝發的。」他特別指出,此作一個特色之處,是當紙和顏色融合在畫面呈現出來的效果比較乾,「從創作時間來講,此時畫家比較喜歡用新鮮的材料做不同嘗試,其中包括紙張。此幀使用的是菠蘿紙,墨色和紙張呈現出的畫面效果和《翠蓋雲裳香滿塘》有很大分別,是畫家作實驗性創作的一個產品。」
此外,李研山家族珍藏書畫亦出現於今次拍場。自1975年來,李研山的作品僅展出過兩次,是次其家人將所藏上世紀30至50年代五幅作品捐出,題材含山水松竹,張超群指出,李研山喜寫竹,同時又是飽學之士,在他的創作中,可以說筆筆有着落。
中國嘉德香港 1間房--比利時侶明室藏明式傢具
今春中國嘉德將推出《1間房--比利時侶明室藏明式傢具》專場,將作為嘉德香港拍賣會一大亮點,共推出11件明式傢具精品。其中,包括晚明黃花梨玫瑰椅六張成套和晚明黃花梨方角櫃成對2組珍品重器,另有黃花梨官皮箱、黃花梨筆筒、黃花梨雕靈芝紋鏡架、黃花梨小箱、紫檀藥箱、紫檀帖盒、紫檀箱、紫檀兩撞提盒等9件文房類傢具。此11件在預展期間將被組合在「會議室」的空間中,形成「1間房」。
據介紹,菲力蒲·德巴蓋所藏的明式傢具皆來自嘉木堂,先後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館、法國巴黎吉美東方藝術博物館等處展出, 菲力蒲·德巴蓋後經嘉木堂主人伍嘉恩介紹予王世襄,王老惠贈「侶明室」為其堂號。
侶明室藏晚明·黃花梨券口靠背玫瑰椅六具成套,結構透光疏朗,造型柔婉空靈。玫瑰椅,在江浙地區通稱「文椅」,宋代繪畫《十八學士圖》中,文人雅集場景裡出現了各類坐具,玫瑰椅便在其中。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傢具研究》中強調玫瑰椅的「形制是直接上承宋式的」。從傳世實物的數量來看,玫瑰椅在明代極為流行,「在明清畫本中可以看到玫瑰椅往往放在桌案的兩邊,對面而設;或不用桌案,雙雙並列;或不規則的斜對着;擺法靈活多變。」而在今天的生活空間裡,也非常適合靠窗台置放,玫瑰椅通透的結構,與現代陳設相得益彰。
侶明室的六隻玫瑰椅,寬59.3厘米,深45.5厘米,高88.5厘米,在靠背和扶手間施橫棖,靠背內用板條攢成壺門式券口牙子,施以鏟地浮雕卷草紋,牙子下腳落在橫棖上,棖下施單矮老。陳夢家夫人藏有一件形制類似的明代黃花梨玫瑰椅,尺寸亦相差不大,座面56×43.2厘米,通高85.5厘米。椅盤上面的靠背和扶手間同樣施橫棖、矮老,椅盤下面則同為壺門式券口,管腳棖下亦設素牙條。王世襄指出這種造型屬於玫瑰椅的基本形式。
明式傢具在市場上成為熱點,是其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相互促進的結果。王世襄曾總結出明式傢具的「十六品」和「八病」,並且認為具有典雅品格的明式傢具,必須是有獨到設計而不庸俗,真正做到了推陳出新,「新」與「陳」合理統一,不故弄新奇。拍賣行專家指出,侶明室收藏的這兩組明式傢具,可稱「規矩精嚴」,所謂「規矩精嚴」是指它們的製作年代都處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是中國傢具發展的歷史高峰。
保利香港 吳冠中《濱海城市(青島)》
是次春拍,保利香港中國及亞洲當代藝術部將呈現多位中國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包括吳冠中、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等。其中吳冠中的《濱海城市(青島)》是其創作於1975年的作品,專家余箐憫介紹說,在吳冠中的作品中,關於青島的畫作只有兩幅,而此次拍品為其中一幅。
70年代是吳冠中油畫創作的精華時期,80年代後畫家的創作重心便移至水墨。此作中,青島殖民文化下的建築特色在藝術家的筆下呈現出的是「近朱不赤,綠樹入墨,自家彩色。」據專家介紹,此作曾於2010年現身保利拍賣,當時成交價逾3,000萬人民幣,「如今市場處於下收狀態,相信此時進場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愛馬仕現身保利香港拍場
繼去年底佳士得首次在港拍賣愛馬仕(Hermès)手袋,獲得熱烈的反響,而今次,保利香港也在春拍期間加入愛馬仕,拍賣超過五十個Hermès手袋,拍前估價由5,000元至90萬元。
是次的愛馬仕拍賣並非專場,而是嵌入珠寶和鐘錶場中。保利珠寶及鐘錶部門主管于文浩表示,根據市場的需求,去年就開始策劃愛馬仕手袋拍賣,並坦言得到不少藏家的支持,才在這次徵集到這些珍貴手袋上拍,她希望今次拍賣可以吸引一眾女性到場。如果這次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于文浩表示將來的拍賣中會考慮開設專場拍賣。
|